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3讲 从隋唐到五代十国:经济、文化与民族、对外关系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pptx
文件大小:17.26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20
总字数:约7.35千字
文档摘要

专题四从隋唐到五代十国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四【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高考考情分析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24全国甲卷·隋唐时期的都城经济问题河北卷·唐代县级官府的管理制度天津卷·中国古代治世天津卷·唐代等级制度福建卷·唐代藩镇割据海南卷·唐朝建立重庆卷·唐朝节度使浙江卷·中国古代汉唐监察制度湖北卷·唐朝藩镇甘肃卷·唐朝对外交往江苏卷·唐代扬州城市发展北京卷·唐代官员断决狱讼湖南卷·唐末藩镇湖南卷·唐朝农业浙江卷·汉唐时期监察制度的演变北京卷·唐代的司法制度与官吏铨选黑吉辽卷·唐代科举制度广东卷·唐代两税法的实施情况2023全国乙卷·唐代中后期的文化风尚与区域文化湖南卷·民族融合、文化认同湖北卷·唐朝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浙江卷·唐朝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山东卷·经济重心南移北京卷·唐政治清明重庆·唐代科举放榜后的礼仪与政治影响天津·唐朝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的对比浙江·唐代的户籍管理制度;湖南·唐代均田制和税制改革2022全国乙卷·唐代的书法风格与时代气象全国甲卷·唐代对皇子皇孙安置制度的变化河北·唐代手工业辽宁·唐代瓷窑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湖北·唐代的货币与经济政策江苏·唐代的书法与文化传承考查内容:内容上侧重政治制度创新发展(中央官制、选官制度、赋税制度等)、边疆治理、民族交融、对外交往、文化艺术繁荣等。考查方式:新情景、新材料,考查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所涉及。备考建议:(1)把握阶段特征;(2)隋唐时期制度创新是复习重点;(3)关注这一时期经济重心南移;(4)注重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5)关注这一时期传统文化发展,如隋朝三教合归儒,唐朝实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复兴等。

隋唐时期·阶段特征总体特征隋唐时期是中国社会的空前繁荣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持续巩固时期,这一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多元,思想开放,是中华文明辉煌璀璨的重要时期。政治中央集权加强,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选官制度由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赋税制度发展到唐朝的租庸调制,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标志着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重大转折。唐代后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朋党之争严重。经济农耕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瓷器出口;商品经济繁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由于生产关系的调整,经济繁荣,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科技文化政策宽松,三教并行,儒学复兴;科技领先世界,文化繁荣,形成中华文化圈。民族交融隋朝时期结束分裂,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交往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唐朝不再是秦汉华夏的简单延续,而是胡汉互化的民族共同体。唐朝三百年间少数民族的融合,外国人的融合。充满活了和气势磅礴,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时空坐标隋唐两朝终于树立了中国一体化的思想,即一个领土统一的帝国的思想。它们还建立了唯中国的军事和政治势力马首是瞻的外围领土地带;也许更重要的是,它们建立了由若干独立国家组成的隔离地带,中国的文化、思想体系、文学、艺术、法律、政治制度和使用的文字在这些国家中处于支配地位。——《剑桥中国隋唐史》

第3讲从隋唐到五代十国:经济、文化与民族、对外关系

(一)农业二、经济发展[1]生产体系:秦汉至隋唐时期,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选必2第1课)[2]耕作技术:唐以前,耕犁是长直辕犁。唐朝时,江南农民将耕犁改进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耕具,在江南水田地方推广。至此,耕犁基本定型。[3]灌溉工具:唐朝出现了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选必2·第4课)[4]农产品商品化提高:唐朝经济作物尤其是茶叶种植有长足的发展。唐朝茶叶的产量、品种都远超前朝,饮茶之风盛行。茶叶在唐朝已成为生活必需品。《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介绍茶的专著,作者陆羽被尊称为“茶圣”。

(二)手工业二、经济发展1.匠户:唐朝开始出现工匠在官营手工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中唐以后,役匠减少,雇匠增多。2.制瓷业:(1)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瓷系(越窑青瓷、邢窑白瓷);(2)唐三彩(艺术陶制品);(3)创制秘色瓷;(4)为了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支钉。(5)瓷器开始大量外销,逐渐取代丝绸成为对外贸易的代表3.纺织业:(1)官营纺织业规模大,分工细。唐朝丝织技术高,丝织业吸收波斯风格;(2)定州、益州、扬州制造特种花纹的绫锦闻名(3)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