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AGE页
押广东卷第10题
年份/题号
考点
考题形式
2024年考向预测
2023/10
作文写作
自拟题目
以学生的家庭、校园、社会生活为主来选材;
文章类型以记叙文为主;
主题涉及成长体验、精神品质、读书文化等。
2022/9
作文写作
自拟题目
2021/10
作文写作
写作
1.(2023·广东卷·T10)(50分)请以“这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为结尾,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
(2)文体自选;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范文】
少年与远方
老师说,青春,要有诗与远方。
小时候住在乡下,我与小伙伴们经常玩各种游戏。我们能在山中自由奔跑。这片天地,是属于我们的。树叶的沙沙声、昆虫的吟唱声、大家的嬉笑声,声声都洋溢着我们的远方。我们互相帮助爬上不知名的大树,我们结伴相约采集不知名的野花。我们每天以不同的方式探索大自然,自然也每天以不同的样貌迎接我们。
傍晚,我们的活动更丰富了,黑暗中的大自然使我们心潮澎湃。我们偷偷溜到河边,男孩子们用石子打着水漂,女孩子们围在一起说话。不知是谁提议去山里探险,大家一致同意,几个胆小的女生也硬着头皮跟在后面。山中的夜色是缥缈的、魔幻的、朦胧的。男生们走在前面,女生们手紧紧牵着手,挨得紧紧的,簇拥着走在后面。
寂静的大山更寂静了,夜晚给它戴上神秘的面纱。一双双又大又亮的眼睛紧盯前方,我们缓慢挪动脚步,屏气凝神,不时环顾四周。猫头鹰咕咕叫起来,凄厉的声音令人心头一紧。树叶沙沙响,我们脑海中浮现出鬼故事。忽然听见有急促的咚咚声响起来,正疑惑时,才惊觉是自己心脏跳动的声音。“咔嚓”,一个陌生的响声传来,我们心跳加速,大气都不敢出。“咔嚓”,声音再次传来,带头的男孩猛地拔腿就往回跑,所有人都吓得落荒而逃,发疯般地冲出寂静的大山。
跑到山下,我们大口大口喘着气,每个人的小脸都红红的,心还在怦怦乱跳。月光泼洒下来,洒在我们冰凉却汗津津的身上。
长大后才明白,小时候听到的鬼怪故事,是大人们编出来吓唬我们的,但童年的欢声笑语却在记忆中闪闪发光。
如今,旅游景点越来越多,物质条件也越来越好,我们却很少走进真正的自然。可少年就应该有一颗永不衰老的好奇心。每件事、每种物品、每个生命都值得探索、追寻。文字带给我们想象的空间,而真正走进现实,却是另一种震撼,那是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的震撼,那是远方的呼唤。
少年不去远方,谁去远方?少年不去探索,谁去追寻?让我们踏着风,迎着雨,披着云,挂着月,带上一颗永不停歇的心,意气风发去丈量远方!这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
【分析】
这道作文题目,给出了“限定结尾”——以“这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为结尾进行写作,形式比较新颖。这个结尾句意蕴丰富,兼具感性和理性,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这种作文形式类似于命题作文,但更开放灵活,可选素材也更加丰富,能有效避免“千人一文”的情况。从这个结尾中明确全文立意,选取典型的素材来书写。在审题过程中,考生要有全局意识,特别关注“才是”一词,也就是文中前后当有对比。“少年”贴近学生生活,考生第一反应是很多具体的画面,呈现着比较优秀的少年模样:努力上进,乐于助人,甚至是弘扬传统文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等。但更应该走出小我,看到自身与社会环境、理想追求之间的关系,勇于担当,关注时代主旋律。以梦为马,怀揣理想,永葆激情,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勇于担当,是少年最好的样子。
“少年的模样”体现着学生对当代青少年观的独立思考。“才是”“应有的”,意味着它有一个对立面,什么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呢?需要学生对当下生活、社会中的现象有深入思考,暗含思辨;表达方面,不能单纯叙事或描写,需要适当议论,阐述对“少年应有模样”的理解。本题在选材上给了学生更加广阔的空间,可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或描绘一个具体场景,或记叙一个事件,以此来表达个人的思考。
2.(2022·广东卷·T9)(50分)请“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为开头,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范文】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流逝的时光冲不淡往日的记忆,那一幕在我的心湖激起一圈圈的涟漪,让我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深秋的下午,我独自背着书包上学。突然,我看到了一幅奇特的画面:一个双腿截肢的中年人在地上爬着,穿着破烂不堪的衣衫,脸上显得苍白而愁苦。他左手抱着一叠报纸,脖子上挂着一个破旧的书包,沿着广场上的花坛,不停地喊着“晚报,晚报”。
他一边喊,一边在人们脚前爬行。有许多好心人都忍不住地可怜他,这个给他五角,那个给他一元。给钱的人都把他当成了乞丐,并没有注意到他左臂上的报纸。他接过钱,放进那个破旧的书包里,把一份份的报纸递了上去。那些好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