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二章题目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对“道可道,非常道”中“道”的理解,正确的是()
A.指道路
B.指宇宙万物的本源
C.指道德
D.指方法
【答案】B
2.“名可名,非常名”中的“名”指的是()
A.指名字
B.指事物的名称
C.指名声
D.指命名
【答案】B
3.“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中的“无”和“有”分别指的是()
A.指虚无和存在
B.指无生命和有生命
C.指无形和有形
D.指无价值和有价值
【答案】A
4.“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中的“妙”和“徼”分别指的是()
A.指神秘和边界
B.指微妙和边界
C.指微妙和尽头
D.指神秘和尽头
【答案】C
5.“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中的“两者”指的是()
A.指“无”和“有”
B.指“道”和“名”
C.指“道”和“德”
D.指“无”和“有”的统一
【答案】A
6.“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的“玄”指的是()
A.指神秘
B.指深远
C.指复杂
D.指变化
【答案】B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中的“恶”指的是()
A.指丑陋
B.指恶劣
C.指厌恶
D.指相对
【答案】D
8.“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中的“相生”、“相成”、“相形”、“相倾”、“相和”、“相随”指的是()
A.指相互依存
B.指相互对立
C.指相互转化
D.指相互影响
【答案】A
9.“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中的“无为”指的是()
A.指不做事
B.指不干预
C.指顺其自然
D.指不强求
【答案】C
10.“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中的“不辞”、“不有”、“不恃”、“弗居”指的是()
A.指不推辞、不占有、不依赖、不居功
B.指不推辞、不占有、不依赖、不自满
C.指不推辞、不占有、不依赖、不自傲
D.指不推辞、不占有、不依赖、不自大
【答案】A
二、填空题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强调了道的______和名的______。
【答案】不可言说性;相对性
2.“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句话揭示了道的______和万物的______。
【答案】本源性;生成性
3.“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句话表达了通过______和______来认识道的微妙和边界。
【答案】无;有
4.“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这句话指出了“无”和“有”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同一性;差异性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句话强调了道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深远性;神秘性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这句话揭示了美与恶的______关系。
【答案】相对性
7.“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句话表达了事物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8.“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句话强调了圣人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无为;不言
9.“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这句话揭示了道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无私性;谦逊性
三、简答题
1.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道”的概念,你认为“道”是什么?
【答案】“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概念,它既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也是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道无形无象,不可言说,不可名状,但它却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容。道是一切事物的生成、发展和变化的根源,它既包含着无,也包含着有,既包含着虚无,也包含着实在。道是超越的,也是内在的,它既超越于万物之上,又蕴含于万物之中。道是神秘的,也是平凡的,它既神秘莫测,又平凡无奇。总之,道是老子哲学中最高的范畴,它既是宇宙万物的本体,也是宇宙万物的规律。
2.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无为”的概念,你认为“无为”是什么?
【答案】“无为”是老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既是一种政治理念,也是一种人生哲学。从政治理念的角度来看,“无为”主张统治者要顺应自然,不干预百姓的生活,不强制推行自己的意志,让百姓自由发展,自由生活。从人生哲学的角度来看,“无为”主张人们要顺应自然,不强求,不争斗,不执着,不贪婪,让心灵自由,让生命自由。无为不是不做事,而是顺其自然,不强求,不干预,不控制。无为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它要求人们超越自我,超越欲望,超越名利,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3.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有”和“无”的概念,你认为“有”和“无”是什么?
【答案】“有”和“无”是老子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