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城市名片
课时
1课时
学段年级
七年级
艺术实践活动
造型·表现
学习任务
1.欣赏美术作品中的城市景象,了解如何用线条表现城市建筑。
2.从不同角度观察城市建筑,运用线条进行描绘,感受线条的魅力。
3.学习建筑速写的创作步骤,用线条描绘城市景观。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教材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本课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探究,掌握美术作品中建筑线描作品的创作,了解在建筑线描创作中透视与取景的知识点,理解线条在建筑空间的塑造方面的作用和意义,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积极的造型表现活动尝试,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特殊关系去表现建筑风景,从而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
学生素养水平
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透视和线描知识,但在建筑线描作品的创作上对透视及线条在长短、粗细、曲直、虚实、疏密等综合运用上实践较少,之前的线描也多停留在平面思维意识上。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潜意识的空间关注意识、对事物现象变化的微妙观察意识,这对于从透视和线描角度去创作建筑线描作品具有很大的优势。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艺术表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在学习和欣赏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表达水平,学习与探究建筑物的透视规律,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表达方法与规律!
【创意实践】:通过观察、体验、绘画、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能够用线描进行简单的建筑风景作品创作!
【审美感知】:通过欣赏,探究,讨论等多种方法学习和了解!通过欣赏,学生将会掌握线描表现物象立体感和空间感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认识和观察描绘对象的能力!
【文化理解】:通过视频欣赏与作品分析引导学生感受线条创作的乐趣!并从中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学业质量描述
1.能够以作品《南京路上好八连》为依托,分析线条造型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
2.能够运用跨学科意识从文化角度分析青岛建筑的风格造型,运用不同长短、粗细、曲直、虚实、疏密的线条造型有步骤地表现自己对青岛建筑的观察理解,用作品勾勒青岛样貌。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建筑风景线描画中的透视知识与取景知识,并能够结合实际自主进行探究与练习
教学难点
能够简单地创作一幅线描建筑风景作品并大胆展示
教法学法
情境法、实践练习指导法和讨论法
学科融合点
历史:《北京中轴线》、青岛近现代史
地理:《全国各省的地标性建筑》、气候对居住环境的影响
数学:三维空间意识、几何线、平行空间、渐变空间
素材链接
《北京中轴线》《全国各省的地标性建筑》《南京路上好八连》《青岛建筑》《青岛建筑速写》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视频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全国各省的地标性建筑》,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并提问:
师:观看视频,欣赏中国的标志建筑,说说你的家乡有什么标志性建筑呢?
生:自主回答
【教师进行引导并展示课件】
师:每座城市都拥有专属的地标建筑,它们是一座城市的“可视符号”,也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它呈现了一座城市的文化信仰与精神图腾。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题《城市名片》。
(教师展示课题并进行板书)
《城市名片》
(二)讲授新课阶段
1、认识标志性建筑
【图片展示】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
师看图说一说,这都是哪些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生:自主回答
师:积极引导
北京天坛、山西应县木塔、西藏布达拉宫、上海外滩、重庆人民大礼堂、深圳地王大厦。
说到天坛让老师想到了最近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北京中轴线》这部纪录片对于了解北京建筑文化特别好,我们青岛作为新一线城市也很需要这样一张城市名片。
教师继续展示图片并提问
师:看完了以上这些建筑,从造型说说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呢?艺术家们是怎样描绘建筑表现城市特点的?
生:自主回答
2、怎样描绘标志建筑
【图片展示】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
师:艺术家们是怎样描绘标志建筑来表现城市独特的特点的呢?
生:自主回答
师:艺术家们以不同的“线条”来表现建筑的体量、风格和造型样式,勾勒出一座城市的整体样貌!
3、作品探究
【图片展示】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
师:观察城市建筑的照片与作品《南京路上好八连》,分析如何用线条造型??
生:自主回答
【教师继续引导】
师:建筑的构成与表达主要集中在线条的表现力中,线条的曲直、粗细、方圆、长短等塑造了建筑手绘的特殊感受和审美内容。
4、线条的魅力有哪些
【图片展示】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
师:从不同角度观察运用线条进行城市建筑描绘,感受线条的魅力有哪些?
生:自主探究
师:画家运用不同长短、粗细、曲直、虚实、疏密的线条,表现对事物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