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题库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文学“四要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A.艾布拉姆斯B.亚里士多德C.黑格尔D.康德
2.文学的基本功能是()
A.娱乐功能B.教育功能C.审美功能D.认识功能
3.中国古代文论中“不平则鸣”的提出者是()
A.韩愈B.柳宗元C.欧阳修D.苏轼
4.下列属于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的是()
A.语音层面B.语法层面C.语词层面D.语用层面
5.叙事的核心内容是()
A.人物B.情节C.环境D.主题
6.文学典型的魅力实质是()
A.真实性B.新颖性C.蕴藉性D.以上都是
7.抒情的本质是()
A.情感的传达B.情感的宣泄C.情感的表现D.情感的净化
8.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是()
A.独特性B.稳定性C.多样性D.民族性
9.提出“知人论世”说的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
10.下列不属于文学批评的标准的是()
A.思想标准B.艺术标准C.历史标准D.道德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文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包括()
A.世界B.作者C.作品D.读者E.批评家
2.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包括()
A.内指性B.音乐性C.陌生化D.语境化E.形象性
3.叙事的层面有()
A.叙述内容B.叙述话语C.叙述动作D.叙述视角E.叙述时间
4.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有()
A.特征性B.丰厚的历史意蕴C.显示生命斑斓色彩D.具有蕴含深刻历史内容的性格E.以上都是
5.抒情的策略包括()
A.抒情的语法策略B.抒情的修辞策略C.抒情的节奏策略D.抒情的意象策略E.抒情的结构策略
6.文学风格的类型划分角度有()
A.时代B.民族C.地域D.流派E.个人
7.文学接受的过程包括()
A.期待视野B.接受动机C.阅读理解D.审美心理E.回味反思
8.文学批评的作用有()
A.对读者的指导作用B.对作者的影响C.对文本意义的阐释D.对文学理论的推动E.对社会文化的引导
9.文学的文化意义包括()
A.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B.叩问人的生存意义C.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D.憧憬人类的未来E.传播价值观念
10.文学意象的特征有()
A.哲理性B.象征性C.荒诞性D.求解性E.多义性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文学起源于劳动。()
2.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没有区别。()
3.情节是叙事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过程。()
4.文学典型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5.抒情与叙事是完全对立的。()
6.文学风格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7.文学接受等同于文学欣赏。()
8.文学批评只需要关注作品的艺术价值。()
9.文学的认识功能是其最主要的功能。()
10.文学意象具有确定的意义。()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文学活动的“四要素”及其关系。
-答案:“四要素”为世界、作者、作品、读者。世界是文学的反映对象,作者是文学的生产者,作品是文学的产品,读者是文学的消费者。四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文学活动。
2.简述文学语言组织的内指性。
-答案:文学语言组织的内指性是指文学语言往往只指向作品内部的世界。它不一定要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而是遵循作品自身的情感和想象逻辑,能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世界。
3.简述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答案:文学典型的特征性,一是指其外在形象极富特点,有独特的言行等;二是指通过这些独特外在能反映深刻本质,将个性与共性高度统一,使形象鲜明且蕴含丰富意义。
4.简述文学接受的审美效果。
-答案:文学接受的审美效果包括精神的愉悦与满足,能提升读者审美能力;让读者情感得到陶冶和净化;使读者在思想上受到启发,对人生、社会有新思考,获得精神成长。
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20分)
1.讨论文学作品中“真实”的内涵,它与现实生活的真实有何不同?
-答案:文学作品中的“真实”是艺术真实,源于现实又有加工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