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苏轼主张化阴化阳,使万物生生不息.docx
文件大小:13.63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20
总字数:约2.05千字
文档摘要

阴阳作用是一种运动。“道”就是“易”,易生成宇宙。道是阴阳的结合体。

苏轼在解释“一阴一阳谓之道”时说:“阴阳果何物哉?虽有娄、旷之聪明,未有得其仿佛者也。阴阳交然后生物,物生然后有象,象立而阴阳隐矣。凡可见者皆物也,非阴阳也,然谓阴阳为无有可乎?虽至愚知其不然也,物何自生哉?是故指生物而谓之阴阳,与不见阴阳之仿佛而谓之无有者,皆惑也。圣人知道之难言也,故借阴阳以言之,曰‘一阴一阳谓之道’。一阴一阳者,阴阳未交而物未生之论也。喻道之似,莫密于此者矣。”阴阳不是有无,能够看到的是物象,也不是阴阳。阴阳普遍存在于万物之中,形成并决定物象的运动方式,这就是道,就是易,所谓“夫道之大全也,未始有名,而易是开之,赋之以名,以名为不足而取诸物以寓其意。”“无”与“有”是万物存在的不同状态。

宇宙的本质就是运动,道的本质也是运动。

宇宙万物在生成过程中,阴阳的作用特别巨大。苏轼论述了阴阳在宇宙生成过程中的不同状态:“阴阳一交而生物,其始为水。水者,有无之际也。始离于无而人于有矣.老子识之,故其言日‘上善若水’,又日‘水几于道’。圣人之德,虽可以名言,而不囿于一物,若水之无常形。此善之上者,几于道矣,而非道也。若夫水之未生,阴阳之未交,廓然无一物,而不可谓之无有,此真道之似也。阴阳交而生物,道与物节而生善,物生而阴阳隐,善立而道不见矣。”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这意味着万物生于“一”,又复归于“一”。《苏氏易传》中的“水”虽不是“道”“一”“易”“神”本身,但却是“道”“一”“易”“神”最为直接和最为基本的显现,是“立象以尽意”的“象”,是“善立而道不见矣”的“善”。由此看来,苏轼的“道”“一”存在于万物之中,每一物有一物之道,不同于朱熹亘古不变的“天理”。

水虽不是“道”,但水在苏轼的哲学中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在《天庆观乳泉赋》中说:“阴阳之相化,天一为水。六者其壮,而一者其稚也。夫物老死于坤,而萌芽于复。故水者,物之终始也。易水之在人寰也,如山川之蓄云,草木之含滋,摸然无形而为往来之气也。为气者水之生,而有形者其死也。死者咸而生者甘,甘者能往能来,而咸者一出而不复返.此阴阳之理也。”在《续养生论》中说:“阴阳之始交,天一为水。”在《志林·怀古》中说:“《乾》以九二化《坤》之六二为《坎》,故天一为水。”在《送钱塘僧思聪归孤山叙》中说:“天以一生水,地以六成之,一六合而水可见.虽有神禹,不能知其孰为一、孰为六也。”

在《能颧堆赋》中说:“天下之至信者,唯水而已。江河之大与海之深,而可以意揣,唯其不自为形,而因物以赋形,是故千变万化而有必然之理。”“阴阳之相化,天一为水”,“为气者水生,而有形者其死也”,“故水者,物之终始也”,“此阴阳之理也”,“天一为水”,水能因物以赋形,千变万化而有必然之理,这就赋予了水“形”的性质。

水千变万化,“今夫水之在天地之间,下则为江湖井泉,上则为雨露霜雪,皆同一味之甘。是以变化往来,有逝而无竭”。但水的本性亘古不变,即永不枯竭。这正好是老子《道德经》的观点:“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在苏轼看来是形而上的物性之理。

水虽千变万化,但其性是可以认识,可以把握的。苏轼在《日喻》中十分形象地指出:“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一物有一物之道”,水有水之“道”,这种具体事物的“道”经过长期的学习和亲身实践是可以掌握的。不掌握水之道,即使是壮汉,也会溺死。抽象的“道”和具体事物中的“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苏轼的“一物有一物之道”与朱熹的“万物共有一道”也是有区别的。

水虽千变万化,但因其性亘古不变,而特别可靠。苏轼说:“万物皆有常形,惟水不然,因物以为形而已。世以有常形者为信,而以无常形者为不信。然而,方者可以研以为圆,曲者可以矫以为直,常形之不可恃以为信也如此。今夫水虽无常形,而因物以为形者,可以前定也。是故工取平焉,君子取法焉。惟无常形,是以遇物而无伤。惟莫之伤,故行险而不失其信。由此观之,天下之信,未有若水者也。”水无常形,随物赋形,因物之形为己形。一切有固定之形的东西都是暂时的,不可靠的。方圆曲直拘泥于方圆曲直,必然会失去本性。水无常形,君子以之为法,可以遇物而无伤。

苏轼在给杨元素的信中说:“昔之君子,惟荆是师,今之君子,惟温是随,所随不同,其随一也。老弟与温相知至深,始终无间,然多不随尔。至此烦言,盖始于此。然进退得丧,齐之久矣,皆不足道。”作为君子,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人格的独立性,不能丧失自我,要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