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离骚鉴赏题目及答案详解.docx
文件大小:37.95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20
总字数:约1.57千字
文档摘要

离骚鉴赏题目及答案详解

《离骚》是中国古代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重要作品。以下是对《离骚》的鉴赏题目及答案详解:

1.题目:《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详解:

这句话表达了屈原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哀叹。“长太息”意味着深深的叹息,“掩涕”则指掩面而泣,表达了诗人对百姓遭受苦难的悲痛之情。“哀民生之多艰”直接点明了诗人对人民生活艰难的哀痛和同情。

2.题目:《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体现了屈原怎样的追求?

答案详解:

这句话体现了屈原不屈不挠、勇于探索的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形容追求真理的道路漫长而遥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则表明屈原决心无论道路多么艰难,都要不断探索和追求,不放弃对理想和真理的追寻。

3.题目:《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如何理解?

答案详解:

这句话表达了屈原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定执着。“亦余心之所善兮”意味着这是他内心真正向往和喜爱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则强调即使面临极大的困难和牺牲,他也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和追求。

4.题目:《离骚》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描绘了怎样的生活场景?

答案详解:

这句话描绘了屈原追求高洁、超脱世俗的生活场景。“朝饮木兰之坠露兮”意味着早晨饮用木兰花上的露水,“夕餐秋菊之落英”则指晚上食用秋天菊花的花瓣。这些自然而纯净的食物象征着屈原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然。

5.题目:《离骚》中“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反映了屈原怎样的处境?

答案详解:

这句话反映了屈原在政治斗争中遭受的诽谤和误解。“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形容许多女性嫉妒他的美貌和才华,“谣诼谓余以善淫”则指有人散布谣言,诬陷他品行不端。这揭示了屈原在政治斗争中的孤立无援和被误解的困境。

6.题目:《离骚》中“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表达了屈原怎样的决心?

答案详解:

这句话表达了屈原宁愿选择死亡和流亡,也不愿意屈服于不义的决心。“宁溘死以流亡兮”意味着宁愿突然死去或流离失所,“余不忍为此态也”则强调他无法忍受违背自己的原则和信念的行为。

7.题目:《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有何含义?

答案详解:

这句话表明了屈原的高贵血统和家族背景。“帝高阳之苗裔兮”意味着他是高阳帝的后代,“朕皇考曰伯庸”则指他的父亲名为伯庸。这不仅显示了屈原的出身,也反映了他对家族荣誉的自豪。

8.题目:《离骚》中“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如何理解?

答案详解:

这句话表达了屈原对自己内在美德和才能的自信。“纷吾既有此内美兮”意味着他拥有许多内在的美好品质,“又重之以修能”则指他还有卓越的才能。这反映了屈原对自己品德和才能的高度自信,以及他对自己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信念。

9.题目:《离骚》中“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体现了屈原怎样的品质?

答案详解:

这句话体现了屈原在面对不公和误解时的忍耐和克制。“屈心而抑志兮”意味着他压抑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忍尤而攘诟”则指他忍受指责和诽谤。这显示了屈原在逆境中保持冷静和自制的品质。

10.题目:《离骚》中“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达了屈原怎样的价值观?

答案详解:

这句话表达了屈原对正直和清白的坚守,以及对前圣的敬仰。“伏清白以死直兮”意味着他宁愿保持清白而死,也不愿意屈服于不义,“固前圣之所厚”则指这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价值观。这反映了屈原对道德和正义的坚持,以及他对古代圣贤的尊敬。

以上题目及答案详解,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鉴赏《离骚》这部作品的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