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作物缺铜的外形诊断多数作物缺铜顶端生长停止和顶枯。果树缺铜常产生“顶枯病”。顶部枝条弯曲,顶梢枯死,枝条上形成斑块和瘤状物,树皮变粗出现裂纹,分泌出棕色胶液。禾本科作物叶片尖端失绿,干枯和叶尖弯曲。分蘖很多但不抽穗或抽穗很少,不能形成饱满的子粒。第62页,共10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小麦缺铜,旗叶黄化、扭曲第63页,共10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小麦缺铜,穗抽成畸形第64页,共10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小麦抽穗期缺铜,上位新叶干卷呈纸捻状第65页,共10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小麦缺铜,穗发育不齐,穗茎短,叶干卷第66页,共10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小麦缺铜,有穗而不结实第67页,共10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小麦缺铜不结实,成熟迟,左边为施铜麦穗第68页,共10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受铜毒害的麦子,植株细小、黄化第69页,共10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受铜毒害的油菜,黄化,生长量显著减少第70页,共10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油菜铜毒害的植株第71页,共10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大豆铜毒害,生长萎缩,新叶黄化第72页,共10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烟叶缺铜,上位叶皱缩,叶脉附近黄化坏死第73页,共10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土壤中铜含量及其有效性土壤中铜存在形态:含铜矿物、中性、难溶性、被粘土矿物吸附的Cu2+及与有机物结合的铜、水溶性化合物。与其它阳离子相比,铜是非常牢固地结合在胶体上,有效性较低。第74页,共10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影响铜有效性的因素:(1)土壤酸度。酸性条件下铜溶解度增加;碱性时易沉淀(pH的影响不如铁、锌明显)。(2)受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较大。有机质含量大时吸附量大,铜有效性降低。(3)氮肥过多,易发生缺铜不实。作物缺铜最易发生在有机质含量特别高的泥炭土及高pH的土壤上,原因是土壤中铜的有效性很低。质地粗、侵蚀和淋溶强的酸性土壤上缺铜也会发生,原因是土壤供铜不足。第75页,共10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锌的营养生理作用(1)锌对作物体内生长素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锌是合成吲哚乙酸的前身色氨酸所必需的。锌影响色氨酸合成酶的活性。缺锌抑制色氨酸向吲哚乙酸转化,缺锌促进吲哚乙酸分解。(2)锌是碳酸酐酶的组成成分。至今已发现几十种含锌酶。因此锌与植物体内物质代谢和氧化还原作用密切相关。第30页,共10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锌与蛋白质代谢作用有密切关系。锌是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多种酶如RNA聚合酶的组成。缺锌植物体内蛋白质含量降低。(4)锌还参与作物繁殖器官的发育。锌对种子形成的影响胜于对营养器官生长的影响。第31页,共10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作物缺锌诊断1、作物缺锌的化学诊断不同作物对锌的需要性不同。土壤缺锌时,作物吸收利用锌的能力也有很大差异。对缺锌的敏感程度:(1)敏感作物柑桔、苹果、桃、李、樱桃、咖啡、油桐、亚麻、玉米、大豆、蚕豆、莴苣、芹菜、菠、、向日葵。(2)中度敏感作物梨、棉花、马铃薯、番茄、糖用甜菜、高粱、大麦、水稻、烟草、紫花苜蓿、三叶草、洋葱。(3)不敏感作物豌豆、小麦、黑麦、燕麦、芦笋、禾本科牧草、胡萝卜。第32页,共10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般作物缺锌的外观症状明显。除非轻度或其它元素同时缺乏时才不易识别。诊断时除测含锌量外,还常用与锌密切的P/Zn比作为诊断指标。水稻、玉米、植株P/Zn>100时可能缺锌。第33页,共10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作物缺锌的外形诊断敏感作物易出现明显症状。缺锌时一般表现为叶脉间失绿、黄化,生长停滞,叶片变小,叶缘呈现扭曲或折皱状,茎节缩短,形成小叶丛生等。玉米早期出现“白苗病”,生长后期果穗缺粒秃尖。棉花幼叶出现青铜色,脉间失绿,节间缩短,植株小而呈丛生状,并发生顶枯。第34页,共10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水稻缺锌发僵,叶小,出叶凌乱,中脉黄化,叶片有棕褐色斑第35页,共10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水稻缺锌以中脉黄白化为特征,后期呈黄棕色第36页,共10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水稻缺锌中下部叶伴有棕褐色斑,多连成赤枯第37页,共10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大麦缺锌,叶脉间出现不规则黄白斑块第38页,共10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