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济宁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吉林省被联合国确定为“人与生物圈”自然保留地的是()。
A.龙湾自然保护区
B.扎兰屯自然保护区
C.向海自然保护区
D.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吉林省被联合国确定为“人与生物圈”自然保留地的相关知识。首先分析各自然保护区情况,龙湾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辉南县境内,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群分布区,但它并未被联合国确定为“人与生物圈”自然保留地。扎兰屯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并非在吉林省,不符合本题考查的地理范围。向海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通榆县境内,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白鹳等珍禽及其栖息生态环境,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但也不是“人与生物圈”自然保留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安图、抚松、长白三县交界的白头山地区,是我国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1980年被联合国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被确定为“人与生物圈”自然保留地。综上,被联合国确定为“人与生物圈”自然保留地的是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最基本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
B.矛盾主义
C.发展变化
D.实践主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最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实践第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同时也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实践贯穿于认识的全过程,推动认识的产生、发展和深化。唯心主义是与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哲学基本派别,它强调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强调的实践观点无关。矛盾主义并非一个准确的哲学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矛盾的观点,即对立统一规律,但这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最基本的观点。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发展变化是辩证法的观点,辩证法强调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但发展变化本身不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最基本的观点,认识论更强调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综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最基本的观点是实践主义。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C.创新源于人们想象
D.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答案】:A
【解析】“春江水暖鸭先知”,鸭子通过在水中的实践感知到水暖。这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获得知识途径多样,创新源于实践,题干未体现认识发展,所以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哲理。
4、调查报告主体的形式主要有()。
A.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综合式结构
B.总分结构、总分总结构、简要结构
C.总分结构、分总结构、简要结构
D.竖式结构、横式结构、综合式结构
【答案】:A
【解析】调查报告主体的结构形式主要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和综合式结构。纵式结构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脉络、时间顺序或者逻辑层次来组织材料;横式结构是把调查的内容按照不同的类别、方面进行排列;综合式结构则是将纵式和横式结构结合起来运用,以更好地呈现调查结果。而总分结构、总分总结构、分总结构一般是文章整体的篇章结构方式,并非专指调查报告主体的主要形式;“竖式结构”表述有误。所以正确答案是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综合式结构。
5、文中省略了附件,按照相关规范,它应编排在()。
A.发文字号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
B.发文字号下空一行居中编排“附件”二字
C.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
D.正文下空一行居中编排“附件”二字
【答案】:C
【解析】按照公文格式的相关规范,附件应编排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发文字号下方一般编排的是签发人等内容,并非附件位置,所以正确答案应是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是()。
A.集会自由
B.示威自由
C.出版自由
D.迁徙自由
【答案】:D
【解析】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其中政治权利和自由方面,明确包含了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而迁徙自由并不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所以不属于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是迁徙自由。
7、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下列关于自然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失踪人的财产可以由其配偶、父母或成年子女代管
B.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C.十六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就是其法定代理人
【答案】:C
【解析】本题可依据《民法典》相关条文,对各说法逐一进行分析判断。首先,关于财产代管问题,根据《民法典》规定,失踪人的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