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珠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2020年6月26日新疆于田发生6.4级地震,于田县拟向市政府请求增拨地震救灾物资,应使用的文种是()。
A.请示
B.批复
C.纪要
D.通知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公文文种的正确使用。不同的公文文种有不同的适用范围。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于田县向市政府请求增拨地震救灾物资,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批准相关事项,符合请示的适用范围。批复是上级机关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时使用的文种,这里是于田县请求增拨物资,不是市政府答复,所以不适用批复。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与请求增拨救灾物资这一事项不相关,因此不能用纪要。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它的用途与请求增拨物资的情景不符,所以也不能用通知。所以答案应选适用于向上级请求指示、批准的请示。
2、()在事业单位管理中处于核心和关键地位。
A.财政管理
B.人事管理
C.行政管理
D.后勤管理
【答案】:B
【解析】人事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中居核心和关键地位。因为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人事管理涉及到人员的招聘、任用、培训、考核等多个环节,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效率,决定着事业单位活动的成败。而财政管理主要侧重于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监督;行政管理是对单位日常事务的组织与协调;后勤管理则是为单位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服务,它们都围绕人事管理展开并为人事管理服务,所以人事管理是核心和关键。
3、成语“喝西北风”出自()。
A.《三国演义》
B.《儒林外史》
C.《世说新语》
D.《红楼梦》
【答案】:B
【解析】该题考查成语“喝西北风”的出处。需对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判断。《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主要情节围绕政治、军事斗争等,未出现“喝西北风”这一成语。《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书中第四十一回“坐而论道,说一些没用的空话,只能喝西北风”,明确有“喝西北风”的表述。《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逸事,没有“喝西北风”的内容。《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也未出现“喝西北风”。所以成语“喝西北风”出自《儒林外史》。
4、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洛伦兹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C.光电效应证实了光的波动性
D.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力学已不再适用
【答案】:A
【解析】存在错误表述。电磁感应定律是法拉第发现的。光电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相对论和经典力学研究的领域不同,在一定程度上,相对论可看成是对经典力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因此答案选对应的第一个选项。
5、所谓“倾销”是指()。
A.故意把出口产品的价格压得比产地低
B.大量出口本国的低价商品
C.故意抬高出口产品的价格
D.对商品实行降价的行为
【答案】:A
【解析】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这意味着出口产品的价格相较产地价格更低,且是生产商或出口商有意为之。把出口产品的价格压得比产地低,与倾销定义相契合。大量出口本国的低价商品,没有体现出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或成本价格以及故意的特征,不一定构成倾销。故意抬高出口产品的价格,与倾销以低价销售的特点不符。对商品实行降价行为,没有明确是否低于国内市场价格或成本价格,也未表明是出口商品,不能判定为倾销。所以答案应选择故意把出口产品的价格压得比产地低这种情况。
6、现行宪法规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
A.国家所有
B.集体所有
C.公共所有
D.村民所有
【答案】:B
【解析】现行宪法规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国家所有是指国家对全民所有制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一般包括矿藏、水流、海域等自然资源。公共所有并非一个准确的法律概念表述。村民虽然对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有使用等权益,但所有权并不归村民个人,而是归集体。因此正确答案应是集体所有。
7、某电视剧刚刚上线播出,某网络平台就出现了该剧的盗版资源,且这些盗版资源迅速扩散传播。期间,众多网友还通过多种渠道对剧情进行剧透。之后,尽管该平台删除了盗版视频,但该剧已被非法上传至多个盗版资源网站。这一案例体现了市场具有()。
A.自发性
B.盲目性
C.滞后性
D.开放性
【答案】:A
【解析】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指的是在市场经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