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人之初……关于狼孩:狼孩是从小被狼攫取并由狼抚育起来的人类幼童。世界上已知由狼哺育的幼童有10多个,其中最著名的是印度发现的两个。此外,人们还发现过熊孩、豹孩、猴孩以及绵羊所哺育的小孩。他们也和狼孩一样,具有抚育过他们的野兽的那些生活习性。第2页,共1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什么是社会化1、社会化的含义(1)狭义:个体如何从一个“生物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1950s前:主要以少年儿童为研究对象。(2)广义:社会化不仅是一个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1950s后:成年人同样需要社会化,它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3)广义研究的新发展。①强调研究的社会意义;②扩大个体内涵,个体社会化→群体社会化第3页,共1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什么是社会化2、理解社会化的三个角度(1)文化的角度。社会化被看作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核心是价值标准)的内化。(文化学派)(2)人格发展的角度。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有个性的人。(社会心理学学派)(3)社会结构的角度。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更具有社会性,社会化的本质就是角色承担,社会化过程就是一个角色学习过程。(功能主义学派)第4页,共1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什么是社会化3、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①对个人来讲,通过社会化使个人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群体、社会中的一员,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②对社会来说,通过社会化,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和传递社会文化,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个人社会关系中介/连接纽带?社会化、角色、互动…第5页,共1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什么是社会化4、社会化的类型(1)初始社会化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如学习说话、识字等。(2)预期社会化学习将来扮演的角色,如大学里的学习。(3)发展社会化成年人为适应社会而学习,如业余进修商务礼仪。(4)逆向社会化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如电脑、网络知识。(5)再社会化放弃原有的、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规范,如罪犯、新兵。第6页,共1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1、社会化的生物基础(1)语言能力;(2)思维能力;(3)学习能力;(4)较长的依赖生活期。2、社会化的主体(1)家庭①社会化的开端;②感情和爱的培养;③权威的影响。(2)学校①专门设立的学习机构;②组织机构。(3)同龄群体①独立平等的交往;②接受亚文化的影响。(4)工作单位①职业社会化;②检验家庭及学校社会化的成果。(5)大众传媒①价值观念的导向作用;②行为活动的暗示作用。第7页,共1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1、库利:“镜中我”理论库利最早将“自我”概念引入社会化研究。他认为,自我或人格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社会互动的产物。人们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而形成关于自我的概念,称为“镜中我”。每个人的“自我”观念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三、社会化的若干理论(社会心理学派)第8页,共1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米德:“角色扮演”理论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I)和“客我”(me)两个部分,两者相互建构,自我的发展就是两者之间连续不断的互动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即学会理解他人对于角色的期待,并按照这种期待从事角色行为的能力。三、社会化的若干理论第9页,共1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将人格分成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三、社会化的若干理论本我(id):人类的基本需求与(性)冲动,遵循快乐原则;自我(ego):个人在现实中获得需求满足,遵循现实原则;超我(superego):服从社会的道德要求,遵循完美原则。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图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