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学校预防欺凌规章制度
为有效防范校园内发生欺凌事件,切实保障广大师生人身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及时处置侵害学生安全的恶性事件,维护学校的稳定,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意见》的精神;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打造平安、和谐校园为目标,切实有效的防治校园欺凌,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成立预防校园欺凌领导小组,明确职责
1.成立防欺凌领导小组
2.组长:
职责:
(1)学校防治校园欺凌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防治校园欺凌工作。
(2)对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作出重大决策,督促各相关成员按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
3.副组长:
职责:
(1)负责校园欺凌事件处置工作的具体落实。
(2)负责与公安、等部门沟通、协调。
(3)负责防治校园欺凌教育宣传督促检查工作。
4.成员:各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
职责:
(1)学校防治校园欺凌制度、应急预案的制定。
(2)负责防治校园欺凌宣传教育工作。
(3)负责突发校园欺凌事件临场处置及上报工作。
(4)负责突发事件临场医疗处置救护工作。
(5)负责突发重点校园欺凌事件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6)负责防治校园欺凌技防设施采购和维护保养工作及后勤保障工作。
三、工作措施
1.加强教育,预防为主
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中小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从源头上预防学生欺凌行为的发生。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结合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加强法治教育。扎实开展“法德共进,建设文明和谐学校”、“法治进校园”等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遵循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心理品质。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对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
(4)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家长科学理性地开展家庭教育,做好家校共管,共同助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2.完善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1)加强学校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按要求配备安保人员和安保器械,加强课间以及放学后的安全巡视,落实门卫登记管理、行政值班值勤等制度,禁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学校,针对重点学生、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开展防治工作。
(2)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工作制度,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
(3)完善发现机制要加强师生联系,密切家校沟通,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情绪和同学关系状况,特别要关注学生有无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情绪反常、无故旷课等异常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对可能的欺凌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
(4)公布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学校要及时发现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确保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得到妥善处理。
3.加强合作,齐抓共管
(1)学校应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根据职能分工,密切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做到联防联动。加强校园周边的治安治理,预防和制止侵害在校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
(2)加强对教职工培训,使教职工学习和了解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政策、措施和方法等,提高学校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3)加强对反校园欺凌的宣传力度,营造反校园欺凌的良好社会氛围。
4.保护遭受欺凌学生身心安全
建立欺凌事件及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学生遭受欺凌,学校和家长要及时相互通知,对严重的欺凌事件,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联络公安机关介入处置。报告时严格保护学生隐私,防止泄露有关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信息。特别要防止网络传播等因素导致事态蔓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使受害学生再次受到伤害。
5.强化学校周边综合治理
加强学生上下学重要时段、学生途经重点路段的巡逻防控和治安盘查,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欺凌问题,要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并通知学校和家长,及时干预,震慑犯罪。
6.实施科学有效的追踪辅导
欺凌事件妥善处置后,学校要持续对当事学生追踪观察和辅导教育。对实施欺凌的学生,要充分了解其行为动机和深层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和帮扶,给予其改过机会,避免歧视性对待。对遭受欺凌的学生及其家人提供帮助,及时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家庭支持,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心理阴影,树立自信,恢复正常学习生活。对确实难以回归本校本班学习的当事学生,学校要妥善做好班级调整和转学工作。要认真做好学生欺凌典型事件通报工作,既要充分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又要注意不过分渲染事件细节。
四、欺凌事件处理程序
1.校内一旦出现校园欺凌或其他非法侵害现象,在场教职工应尽力予以制止并及时通知学校领导。无力制止的,可调集力量,同时拨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