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为规范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专间操作人员还应戴口罩。
二、从业人员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操作时应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
三、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1、处理食物前;2、上厕所后;3、处理生食物后;4、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5、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6、处理动物或废物后;7、触摸耳朵、鼻子、头发、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8、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如处理货项、执行清洁任务)后。
四、非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1、开始工作前;2、上厕所后;3、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4、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5、处理动物或废物后;6、从事任何(其他)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后。
五、专间操作人员进入专间时应再次更换专间内专用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操作前双手严格进行清洗消毒,操作中应适时地消毒双手。不得穿戴专间工作衣帽从事与专间内操作无关的工作。
六、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带入食品处理区。
七、不得在食品处理区内吸烟、饮食或从事其它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八、进入食品处理区的非加工操作人员,应符合现场操作人员卫生要求。
小学校本研修制度
第一章总则
1、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营造学习型学校,培养和发展研究型、创新型教师,构建“阳光小学、质量小学”,特制定本制度。
2、校长是校本研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确立研究的方向,为教师搭建研究平台,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并督促和评价学校教研工作。
3、活动形式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全校性活动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科组、备课组活动时间为:双周三下午第三节课。
4、学校按计划确保校本研究经费到位,供购买出版资料、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聘请专家讲座及相关活动经费,保证校本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学习交流制度
1、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阳光读书”活动;通过读书、反思、写读书笔记,总结经验,提升、发展自我。
2、教师间要加强合作、交流,互相学习。积极参与学校“阳光教育”论坛、“读书交流”等活动,进行信息的交换、经验的交流、专题研讨,博采众长。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评课15节以上;教龄不满3年,或年度考核为基本称职的教师,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得少于20节。
3、每位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学习,聆听教育专家讲座或报告,领会精神,并结合教学实际,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从中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品位。
4、学校加强年轻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组织好师徒结对,切实开展互助活动。
第三章常规教研制度
1、校长全面负责“两个常规”管理工作,指导主管部门开展、落实常规管理,组织行政听“推门课”,参与、督促和评价学校常规教研工作。
2、副校长协助校长落实“两个常规”管理,指导、协调各部门工作,参与教研活动,每学期听30节课以上。
3、教科室和教导处负责人要在本专业的教学工作中起示范和指导作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
4、教导处负责各部门及教师的常规管理工作,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教研活动、教学练兵、竞赛、校本课程(第二课堂)等活动,并做好指导、检查、评比工作。
5、各学科组、备课组要积极配合教导处抓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按照学校要求,制定、落实科组、备课组工作计划,并做好工作总结。
6、每位教师要依参加教研活动,根据新课标要求,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参与校本课程建设,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做好“潜能生”的转化工作。
第四章课题研究制度
1、学校实行课题研究全员参与制,每位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觉参与课题研究,依时参加各项活动,做出成效,努力做个有思想的教师。
2、学校教科室负责校本教研具体策划,明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学习、培训,举办“阳光教育”论坛、“阳光读书”交流会、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等,并做好总结工作。
3、校级领导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课题研究各项活动,负责一个研究课题或子课题,注重过程管理,掌握课题研究动态,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4、各课题组每学期认真制定研究计划,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做到每次活动有主题、有活动记录,讲求实效,做出特色;并定期向学校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等。
5、各课题组要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管理,并及时做好总结、宣传、推广工作。
第五章资料管理制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