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小学运动场地开放管理制度.docx
文件大小:18.13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6-20
总字数:约3.85千字
文档摘要

小学运动场地开放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体育场地、场馆设施等)的功能,同时也为周边居民提供良好的锻炼场地,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学校根据区体育局的要求,将适度并逐步开放学校教育资源为社会服务,允许并组织校外人员进校开展各类体育锻炼。

一、学校教育资源对外开放目前仅限于体育场地、设施等。

二、学校教育资源对外开放以限时、限场地为原则,校外进校锻炼人员务必遵守。

1、对外开放时间:

(1)周一到周五?05:45—06:45??18:00-20:00??

(2)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08:00-20:00

2、开放场地:2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室外篮球场。

三、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以不影响学校教育秩序和正常的体育教学、学生体育活动及体育训练为基本前提。

四、学校在紧急状态条件下和体育场地设施维修、维护期间,可以公告暂停体育场地对外开放。

五、为保障学校学生人身安全,所有健身人员进入学校开放之体育场地,需出示全民健身卡。对携带管制刀具、尖锐器械、棍棒等可能妨碍师生人身安全的器物的健身人员,学校教职工和体育场地管理人员有谢绝其入内的权利和义务。

六、校外人员进入校园进行体育锻炼,必须讲究文明,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不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维护学校的环境卫生和绿化,如有损坏必须照价赔偿。更不得滋事斗殴,不得进入规定区域以外的场所,做与锻炼无关的事情。否则学校将对其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勒令改正,严重者将交由公安机关处理。

七、自备车辆一律停放在校外停车场。

八、体育运动前,请仔细检查所用的器具、设备、场地是否完好,如发现异常情况,请立即通知管理人员。严禁擅自使用校内各项设施和随意触动消防、电器开关。

九、爱护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械,对破坏公物的要照价赔偿。

十、健身人员要保管好个人财物,加强健身防护,自觉做到安全健身;学校体育场地免费开放,学校对健身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小学作业布置制度

根据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作业育人功能,实现有效“减负提质”。全面落实市、区教育局关于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规范对学生的作业管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完善学校工作机制,建立“双减”专门工作机构

双减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开展作业情况摸查,按照“双减”工作目标任务,明确作业减负行动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

二、把握作业育人功能,提高作业质量

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

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定期(每学期2次)就教师在作业布置、指导、设计、批改等方面进行专门检查。

三、严控书面作业总量

1-2年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3-6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四、创新作业类型方式

根据上级要求以及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五、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学校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每学期定期组织开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加强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

六、加强作业完成指导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指导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

七、认真批改反馈作业

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教师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特别要强化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学生有二次订正,教师及时批改二次订正。逐步完善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作业分析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