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预防电信诈骗给父母的一封信范文5篇
篇一:
尊敬的学生家长: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猖獗,不法分子利用电话、短信和网络实施诈
骗,危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为了您的财产安全,请您认真阅读此
信并将此信转告您的家人以及亲友,增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
避免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侵害。请学生家长们重点防范以下几类诈骗
手段:
一、QQ、微信冒充熟人诈骗:骗子会冒充您的孩子,在上课时间,通
过QQ和微信,以需要缴纳培训费等为由诈骗你的钱财。此外,骗子
还会混入班级群,冒充教师以缴纳各种费用为由实施诈骗。
二、冒充公检法诈骗:通过电话恐吓的方式,说您涉嫌某个案件,必
须配合调查,以协助资金核查为由实施诈骗。
三、网络兼职刷单诈骗:网络兼职刷单均为诈骗,任何兼职刷单的信
息请不要相信,以防上当受骗。
四、冒充购物客服退款诈骗:购物退款退货请走官方渠道,不轻信电
话里所说的高额理赔,有任何疑问应及时在官方购物平台咨询。
五、贷款类诈骗:贷款请走正规渠道,网贷过程中提到缴纳手续费、
保证金、刷流水等,均为诈骗,不要轻信。
温馨提示:诈骗手段多种多样,变化多端。谨记不转账、不汇款、多
核实,防骗反诈,保护好自身和家庭的和谐平安。
篇二:
尊敬的家长、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当前,随着互联网、电信业的不断发展,电信网络新型犯罪活动猖獗、
诈骗案件呈高发趋势,受害人被骗案值大。为切实提高师生及家长对
电信、网络诈骗的识别和应对能力,维护广大群众利益。请认真阅读
此信,同时,希望您将此信的内容转告您的家人、亲友和同事、邻居,
以此形成坚实的社会防范基石,切实杜绝受害,有效遏制此类犯罪发
生。
目前,电信诈骗犯罪的作案
形式和手段主要包括:
犯罪嫌疑人采用拨打电话的形式,冒充电信、税务、公检法机关工作
人员进行诈骗。
冒充QQ好友、微信好友、班主任及教师进行诈骗。
冒充消防、武警给受害人打电话,以购买帐篷、床等物品的方式诈骗
定金。
通过打电话或发送短信以“你猜我是谁”等语言骗取事主信任、谎称
出差办事、赌博被抓、家人住院等理由冒充熟人进行诈骗。
冒充95588或10086等客服短信,利用钓鱼网站以网银升级或兑换积
分等方式进行诈骗。
发送含有木马链接的短信,以各种理由诱使受害人点击盗取银行账号、
密码进行诈骗。
以发送诸如“你好!请把钱汇到xx银行,账号:XXXXXXX,谢谢!”
之类短信进行诈骗。
虚构中奖信息诈骗。利用短信、电话、刮刮卡、信件、微信等媒介为
平台发送虚假中奖信息,继而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邮资、税费为
由,骗取钱财。
虚构绑架事实诈骗。嫌疑人给事主打电话,谎称事主孩子等亲属被其
绑架进行诈骗。
开设虚假网站、网上钓鱼诈骗。通过开设网址与真实网站极为相似的
虚假网上银行、网络交易平台、手机充值网址、游戏充值等进行诈骗。
虚构消费退税以“购车/房退税”等进行诈骗。
以虚假资助困难学生,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等进行诈骗。
利用疫情实施诈骗,如利用教育部门推迟开学、开展线上培训为由进
行诈骗。
以“献爱心”的形式行骗。通过网络、通讯工具等多种方式,冒用红
十字会或民政等部门的名义,发送防控疫情“献爱心”的虚假信息,
利用同情心理进行诈骗。
假借民间借贷之名,通过“虚增债务”“故意制造违约”等方式,利
用“套路贷”肆意侵占被害人财产。
在此提醒广大师生及家长朋友:
接到“中奖”、“退税”、“电话欠费”、“涉嫌违法犯罪”等内容的电话、
手机短信时,不要相信,不要理睬,不要透露自己及家人身份、存款、
银行卡信息,更不要向对方汇款、转账。
坚信无端的中奖信都是诈骗分子设置的骗局。
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有占小便宜的心理。
加强保密意识,防止个人及家庭信息外泄。
收到献爱心信息,请先与有关部门核实,对于陌生短信不轻信,不点
击不明链接,或直接通过正规平台进行爱心捐赠。
遇事不要着急,可以直接拨打110咨询,或到银行、税务、电信、公
安等相关部门当面核实,未经核实前,切勿将资金转入陌生账户。
如果掉入不法份子所设致的陷阱,要及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发现上当受骗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案。
最后,祝愿家长、老师们工作顺利、阖家幸福,同学们健康成长、学
习进步!
篇三: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为切实做好安全防范教育,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深化“平安校园”
建设,推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教育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
切实提高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识骗防骗能力,秀屿区毓英中学开展
“提高警惕,远离陷阱”——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请您认真阅
读学习以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