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2《律动青春》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docx
文件大小:1.87 M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20
总字数:约3.14千字
文档摘要

人教版《律动青春》教学设计

课题

律动青春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七年级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通过欣赏雕塑作品,培养学生从造型、色彩、材质等多角度感知艺术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艺术表现:掌握动态人物雕塑的基本制作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黏土等材料创作出具有一定动态感和表现力的雕塑作品。

创意实践:培养学生在雕塑创作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包括主题表达、素材选择、表现风格和材料特点等。

文化理解:通过分析雕塑作品的文化内涵,如《冬奥之约》中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的文化价值。

教学内容分析

《律动青春》是七年级美术(人教版下册)第二单元“多彩校园——动态与场景表现”中的第二课。本课以雕塑艺术为切入点,围绕“青春的律动”这一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感受雕塑作品中人物动态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美感。教材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如《冬奥之约》《走向世界》等,帮助学生理解雕塑的造型、色彩、材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本课内容丰富,涵盖了雕塑的基本知识、艺术欣赏和创作实践,旨在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表现能力。

学情分析

日常中的雕塑作品对于学生来说较为常见,他们对于雕塑艺术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整体理解不够深入,尤其是对于雕塑表达特定主题概念较为模糊。此外,七年级学生对于雕塑的手法技艺普遍还没有基础,尤其是在动手实践中,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教学重点

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创作技巧,如何将青春主题融入雕塑作品中。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雕塑的形态、线条和材质来传达青春的活力与动感,以及如何在三维空间中展现作品的立体感和动态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青春的感受和体验转化为雕塑语言,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雕塑作品,以及雕塑作品在空间中的立体感和动感的表现。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在雕塑中捕捉和表现青春的律动。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讲的主题是雕塑,在此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

视频欣赏:不可思议的雕塑

2、“怎么样?这些奇形怪状的雕塑,是不是颠覆了大家对雕塑的认识呢?其实不同的雕塑都会有不同的主题,艺术家通过雕塑的形体塑造,传递出特定的思想”

3、展示一组富有青春律动的雕塑图片,并提问:

“当我们漫步在公园、街口或校园时,会看到形形色色的雕塑作品,特别是一些富有动感的作品,奏响着青春的旋律。这些雕塑作品是如何吸引你们的注意力的?它们给你什么感受?”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雕塑的世界,感受雕塑艺术的魅力,尤其是那些富有青春律动的作品。”

观察视频、图片,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对雕塑的感受。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展示雕塑视频、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雕塑艺术,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环节二:

新知讲解

布置任务一:

观察雕塑作品,试着从作品的造型、色彩、材质及所处环境等角度,谈谈你的感受。

1.欣赏与分析

①展示《冬奥之约》《圣火传递》等雕塑作品,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材质及所处环境等角度进行欣赏和分析。

提问:“这些雕塑作品是如何表现人物动态的?它们是如何突出‘青春’这一主题的?”

②总结雕塑艺术的特点,强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以及雕塑在表现人物动态方面的独特优势。

3通过视频进一步了解雕塑的主要材质。

布置任务二:

欣赏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分析其造型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动态的。

2. 雕塑形式的分类与特点:

①介绍圆雕、浮雕、透雕三种常见的雕塑形式,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②提问:“这三种雕塑形式各自有什么特点?它们在表现人物动态方面有什么优势?”

③总结不同形式雕塑的特点及其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3.思考与探究:

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是如何利用人物动态表现主题的?

布置任务三:

了解人物雕塑的创作过程,用黏土等材料创作一个动态人物雕塑。

4. 雕塑创作过程与方法:

①展示木偶模型,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结构和动态,总结头、胸、腹、四肢的比例关系与形体特征。

②介绍雕塑创作的基本步骤(摆动态、制骨架、裹黏土、包锡纸、着色整理等),并示范简单的人物动态雕塑制作过程。

③强调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如骨架的稳定性、黏土的包裹技巧等。

观察雕塑作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回答教师的问题。

通过教师的总结,理解雕塑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观察图片,讨论不同形式雕塑的特点。回答教师的问题,加深对雕塑形式的理解。

观察木偶模型,总结人物的比例关系和形体特征。通过教师的示范,了解雕塑创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通过欣赏和分析雕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