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小课程撬动大思政.docx
文件大小:17.98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20
总字数:约2.94千字
文档摘要

小课程撬动大思政

小学阶段是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时期,小学思政课则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帮助学生扣好扣子的关键。在思政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很多自建思政课程在主题、逻辑与知识层次上存在内容重复、方法单一、与学生年龄认知不符等不足,极大影响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实效性。为提升思政课程质量,发挥课程思政优势,笔者带领课题组围绕“融合型思政课程\模式开展了实践研究,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小学思政课程体系。

一、深度学习理念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与常规的思政课学习模式相比,深度学习更具挑战性和吸引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并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点与探究偏好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最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体验成功,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

(一)深度感知生活与社会

思政课堂要涵盖学生的生活领域与社会实景。学生不断拓展的生活领域(家庭、学校、社会)永远是思政课程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只有将真实的事件、新闻和统计数据等作为思政课素材才能让思政课程的学习过程变得严肃且更具有探索意义,这也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最有效的资源。

(二)深度体验与实践

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政课程的精神内涵。通过各类课余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从而提升自身责任意识。

(三)引导批判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如对生活中的不当行为、不当舆论进行质疑、比较和分析。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端正价值取向。

(四)深度合作学习

帮助学生组建项目小组,学生可以在小组内相互讨论、交流,发挥集体智慧,完成辩论、制作、汇报、表演等有挑战性的思政课学习活动。在深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了培养,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从实验校课程反馈调研结果来看,课程获得了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和好评。实践证明,基于深度学习理念构建的思政课程更具有吸引力,能更好地落实思政课目标,极大提升了学生政治认同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二、多学科融合模式思政课程的基本理念

思政课程建设需要全员参与,更需要各学科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密切沟通合作。教师必须在准确把握思政课目标的前提下开展教学,以此避免思政课内容、目标上的重复混乱。所以,教师应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主动介入或成为思政课程的发起人。

(一)思政教师主导的多学科融合的思政课程建设模式

以《新年送福》课程为例,为上好传统节日相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共同欢度传统节日,思政课教师设计了书写、张贴“福\字楹联的课程,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用毛笔书写“福\字和楹联并张贴在家中。这对于初学书法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思政教师邀请书法教师合作建课,启发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在一定的任务压力和书法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如书写篆书、拓印填墨、专攻单字练习等,最终按照约定时间完成了课程任务。课程中,学生完整再现了深度学习过程,不但增进了对书法的了解,而且提高了他们认真过好传统节日的意识与家庭责任感。

此外,在《传统游戏我会玩儿》《节日饮食》《丝绸文化》等思政课程的构建过程中,课题组均尝试采用这种思政教师主导的多学科整合的建课模式,力求提升思政课程内容覆盖面,解决思政课内容单调枯燥的问题。课程鼓励学生从多视角切入主题,设计自己专属的学习方案,最终完成思政学习任务,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思政课学习的兴趣与实践力。

(二)思政课教师主导的学科整合型课堂的初步实践

我们通常习惯了一名教师上一门课的教学模式,但思政课程因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课程内容往往会融合历史文化、地理国情、科技常识、法律法规、法律政治等诸多思政课专业教师不擅长的领域,教师备课、上课难度大,容易在教学中出现科学性错误或无法解答学生疑问的情况。课题组尝试引入教师灵活组合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即由两位或多位教师共同指导同一课程,力求为学生带来更丰富、全面的课堂体验。

在《中国的丝绸》《中国的节日》《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等课程中,课题组都尝试了在一节课中由思政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共同执教的课堂模式。思政课教师因其具有的专业思政课执教能力,能够很好地把握课程思政目标与思政性质。其他学科教师则在其擅长的学科领域进行讲解、实验,确保课程实施过程的科学性或艺术性。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在完成一次深度学习过程之后,就能够在思政课素养与其他学科素养上获得共同提升。同时,此类型课堂的尝试,还打破了小学阶段不应出现的学科“壁障”,使得各学科教师之间得以充分沟通学习,有助于培养全能型教师。

当然,无论何种思政课程都应以“思政主题”为主旨,为确保课程主题不脱离发展思政课核心素养这个目标,课题组也提出了思政课程棱锥形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