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设计说明模板:
微课设计说明
微课名称
《福德(food)先生历险记》
适用对象
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
选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小肠在消化和吸收中的重要性;学生能够解释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吸收过程,并了解其如何进入循环系统。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体验和描述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机制;学生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分析日常饮食与营养吸收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和合理饮食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认识小肠的结构特点(如皱襞、小肠绒毛)及其在吸收中的作用;掌握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甘油等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吸收途径;了解水和无机盐的吸收方式和部位。
教学难点
掌握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甘油)的吸收过程及其在小肠中吸收的机制;小肠内绒毛的巨大表面积如何促进营养物质的高效吸收。
设计思路
在设计本次微课时,我计划从生活实例入手,引导学生思考食物营养的吸收过程,通过简短回顾,将前面学习的消化内容与本节课的吸收主题衔接。核心内容包括详细讲解小肠的结构和功能,尤其是小肠绒毛如何通过增加表面积促进高效吸收,利用动画和视频演示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为加深理解,我会设计一个模拟实验,使用简单材料帮助学生直观体验小肠的吸收机制。此外,通过讨论典型问题,如吸收不良如何导致营养不良,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最终,通过总结和复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这些内容。
教学用途
□课前预习□课中讲解或活动□课后辅导□其他
信息呈现方式
(可多选)
□视频素材剪辑□动画□PPT+语音□拍摄+剪辑□录屏
□真人出镜□VR/AR□其他
预计时间
时长为6-10分钟
教学过程
板块
内容
时间
1.片头
《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吸收》,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单位:XX中学,XXX
10s
2.主体
导入部分:(一)揭示课题(50s)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入人体内部,踏上一段神奇的旅程。你们知道我们吃进去的食物,最后去了哪里吗?(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好奇心)
其实啊,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条世界上最长的公路!它就是我们的消化道。你听,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居然在我们身体里!这条公路可不一般,它一头连着口腔,一头通向肛门,足足有10多米长!
同学们请看(播放视频,展示消化道结构),食物就是在这条公路上,经历了一段传奇的旅程。从口腔出发,穿过咽喉隧道,滑入食道高速,然后驶入胃这个大仓库,在这里被搅拌、分解。接下来,福德(food)先生们来到了最关键的地方——小肠。小肠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足足有6米长!
看,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板书课题:营养物质的吸收),福德(food)先生们在小肠经历的大变身,最后变成了我们身体需要的养分,被吸收进入血液。这一段旅程,我们一起去探秘!
50s
(二)小肠——吸收的主要场所(3分钟)
1.小肠的结构特点(展示小肠结构图)(1分钟)
首先,我们来看看小肠有什么特别之处(展示小肠结构图)。小肠壁上有很多环形皱襞,每个皱襞上还有无数个小绒毛,整个小肠的内壁,简直就像一个大森林!你猜猜,这些皱襞、绒毛有什么用?(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不仅让小肠内壁的面积变大了,还方便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就像一张大网,把福德(food)先生们紧紧抓住了!
2.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和吸收形式(2分钟)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福德(food)先生们在小肠里的大变身(展示吸收部位示意图)。经过小肠的消化,很多食物已经被分解成了身体可以吸收的小分子了。比如淀粉变成了葡萄糖,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脂肪变成了脂肪酸和甘油。它们穿过绒毛,进入到绒毛里的毛细血管,就可以跟着血液遨游全身了。
当然,还有一些特别的客人(播放动画)。维生素们就挑剔一点,有的在小肠被吸收,有的则到了大肠才被吸收。矿物质朋友们也各有所好,铁啦、钙啦,主要在小肠吸收,而钾、钠这些无机盐,则分散在消化道的不同地方被接纳。至于水,胃、小肠、大肠都来者不拒,让它畅通无阻。
现在你知道了吧,福德(food)先生们的旅程有多奇妙!(设置问题)可是,为什么小肠可以吸收这么多营养物质呢?它靠什么来完成这个壮举的呢?
3min
(三)小肠——吸收的结构基础(1分钟)
原来是这样(展示小肠横切面图),小肠内壁上的皱襞、小肠绒毛,把吸收面积扩大了600多倍!如此广阔的领地,难怪福德(food)先生们流连忘返了。另外,在绒毛内,有非常多的毛细血管,简直就像一张交通网,随时准备把客人们接走。所以,小肠成了营养吸收的主战场。
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福德(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