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历史考前六册重点及记忆和方法指导.pptx
文件大小:804.73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6-20
总字数:约2.59千字
文档摘要

1、商鞅变法:根原、目的、时间、支持者、内容、影响?成功根原?

2、孔子、老子的学派、主张?百家争鸣:背景、影响?战国时期儒、道、墨、法代表人及思想主张?

3、秦始皇、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4、张骞出使西域:时间、目的、意义?丝绸之路(朝代、路线、意义),

管理西域(时间、机构、意义)

5、隋朝大运河:时间、人物、目的、三点、四段、五河、地位、作用?

6、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统治的名称?唐太宗、武则天的措施。

7、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8、元朝巩固统治的制度:中央机构、地方机构?管理台湾、西藏、新疆的机构?

9、明太祖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清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10、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台湾、西藏、新疆、清朝东北)?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原因及影响?

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内容?

3、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评价?戊戌变法的影响?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及特点?得到什么认识?

4、五四运动:导火索、时间、反映性质的口号?主力和中心变化?意义?

5、中共一大: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6、南昌起义:时间、意义?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道路?

7、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时间、结果、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和正式确立时间、标志?

8、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

9、中共七大:时间、地点、内容、意义?抗战胜利:时间、标志、意义?

10、内战开始:时间、标志?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名称、各自意义、总的意义?渡江战役时间、意义?;1、新中国成立:时间、标志、意义?

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建设成就、意义?

3、我国第一部宪法:名称、时间、颁布会议、性质(地位)?

4、三大改造:起止时间、形式、实质、意义?创举?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

6、农村改革的方式、意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时间、会议?

7、对外开放格局/特点?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8、中共七大、十五大、十六大、十八大、十九大分别确立什么思想为

党的指导思想?

9、南方谈话意义?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0、中国梦:提出时间、人物、含义、内涵、实现途径?

1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

12、港澳回归:指导方针、时间、意义?

13、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新时期外交成就?

;1、雅典民主政治:高峰时期、人物、措施、评价?

2、亚历山大东征:时间、过程、结果、影响?

3、罗马共和国:统治机构?法律?罗马帝国:建立标志、黄金时期及表现?

4、文艺复兴:时间、国家、根原、核心思想、性质、代表人及作品、影响?

5、新航路开辟:原因、条件、过程(4个航海家)、评价?

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间、根原、开始标志、结束标志、意义?

7、《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机构、目的、意义?

8、美国独立战争:根原、开始标志、建国、转折、结束、性质?

9、《独立宣言》:时间、机构、起草人、意义、评价?

10、1787年美国宪法:机构、内容、影响?

11、法国大革命:时间、根原、导火线、开始标志、颁布文件、意义?

12、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对外政策?

;10、俄国1861年改革:人物、根本原因、内容、性质、影响?

11、美国南北战争:时间、原因、目的、导火线、转折点、结果、性质、意义?

12、日本明治维新:根原、前提、时间、人物、措施、性质、影响?

13、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国家、行业、主要发明、结束标志、影响?

14、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主要标志、主要发明、进入什么时代?影响?启示?

15、一战:时间、根原、开始标志、转折、性质、影响、

16、二战:时间、根原、全民爆发、粉碎神话、最大规模、联合、转折、第二战场、

结束标志、性质?

17、十月革命:时间、地点、领导者、意义?7、中国与俄国革命道路有何不同?启示?

18、新经济政策:时间、领导人、内容、特点(新的表现)、意义?斯大林实现工业化的措施、结果?

19、罗斯福新政:时间、特点(新的表现)、目的、实质、内容、评价?

20、冷战:根原、实质、表现(政治、经济、军事)?

21、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形成标志?冷战开始标志?两极格局形成标志?

22、当今世界格局(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非选择题;?注意:

(1)根据材料指出:直接在材料中找答案,摘抄原材料关键词、句;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找材料和课本的联系点,依据课本相关知识回答。

(3)根据材料综上:找全部材料(含答案)的共同点、联系点,找准题眼,围绕的共同中心回答。

(4)启示、感想、认识等问题,要从材料和所问问题中找角度,一般1分一个角度,注意标上序号,分层。

(5)一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