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三】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一、实践与认识
(一)实践
1、概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2、特征
第一,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它虽
然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但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的活动。
第二,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与动物本能的、被动的适应性活动不同,人
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第三,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
3、基本结构
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三者的有机统一构
成实践的基本结构。
4、基本形式
一是物质生产实践。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二是社会政治实践。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政治实践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三是科学文化实践。科学文化实践重要的形式有科学、艺术、教育等活动。
(二)认识
1、概念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特征
一方面,认识的反映特性是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定性。
另一方面,认识作为能动反映具有创造特性。
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反映特性与能动的创造特性是不可分割的。反映和创
造不是人类认识的两种不同的本质,而是同一本质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三)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能够指导实践,也能反作用于实践
(1)人的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实践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为先导,没
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2)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逻辑和规律。
(3)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
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当错误的理论指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
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四)认识的过程
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既表现为实践基
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具体认识过程;又表现为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和无限发展的总过程。
1、具体过程
(1)从实践到认识
认识的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表现为在实践基础
上认识活动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运动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狭义上讲,
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
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
种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具体性是感性认识的突出特点。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
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
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和间接
性的特点。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性质虽然不同,但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一方面,感性中有理性,
人的感觉是渗透着理性的感觉;另一方面,理性中有感性、理性不仅以感性材
料为基础,而且也以文字符号等感性形式的语言作为表达手段。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投身实践,
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
理性认识的基础。第二,经过思考的作用,运用理论思维和科学抽象,将丰富
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处理加工,形成
概念和理论的系统。
(2)从认识到实践
从实践到认识,认识的过程还没有完成。要实现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还
必须由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实现认识的第二次能动飞跃。从认识到实践的飞
跃,是更为重要的飞跃,意义更加重大,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以下两方面:
第一,认识世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