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檀诗经·魏风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重章叠唱、反复、起兴等写作方法,并知道其作用和表达效果。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了解旧社会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体会他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愤怒之情。(俄)巴尔蒙特掌握如何结合语境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感情色彩。
《诗经》相传由尹吉普采集、孔子编订,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创作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或《诗三百》。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才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中。诗经介绍“四书五经”指什么?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六艺:①礼、乐、射、御、书、数②《易》《诗》《书》《礼》《乐》《春秋》
风雅颂内容划分:风、雅、颂即国风,是各地民歌,共有十五国风,共160篇,是《诗经》的核心内容。《国风·周南·关雎》《国风·秦风·蒹葭》即正声雅乐,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分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多为公卿贵族所做,共105篇。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诗经·小雅·采薇》即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灵,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共40篇。诗经六义
赋表现手法:赋、比、兴赋是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排比的修辞。如《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就是以“赋”法叙写。诗经六义
比兴表现手法:赋、比、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类比。即起兴,即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通过描写蒹葭的苍翠和白露的凝结,兴起对“伊人”的思念;《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诗经六义
这里将此篇作为反剥削诗歌看,对于当时的社会性质及诗人身份,因史料不足难以确认,姑且保留《诗经选注》的看法,即:一群伐木者砍檀树造车时,联想到剥削者不种庄稼、不打猎,却占有这些劳动果实,非常愤怒,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了问责。写作背景
zhìliányījiàsèchánzhān寘涟猗稼穑廛瞻xuánhuánfúchúnqūnchúnsūn县貆辐漘囷鹑飧字音字形
名家范读
坎坎伐檀兮,寘(zhì)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yī)。不稼不穑(sè),胡取禾三百廛(chán)兮?不狩(shòu)不猎,胡瞻(zhān)尔庭有县(xuán)貆(huán)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寘(zhì)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yī)。不稼不穑(sè),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shòu)不猎,胡瞻(zhān)尔庭有县(xuán)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寘(zhì)之河之漘(chún)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sè),胡取禾三百囷(qūn)兮?不狩(shòu)不猎,胡瞻尔庭有县(xuán)鹑(chún)兮?彼君子兮,不素飧(sūn)兮!伐檀自由朗读
坎坎伐檀兮,寘(zhì)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yī)。用斧头砍树的声音语气助词,相当于“啊”同“置”,放置代词,砍倒的檀树助词,的岸黄河风吹水面形成的波纹语气助词,相当于“啊”翻译句子译文:伐檀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在河岸啊,河水清清起波纹啊。
不稼不穑(sè),胡取禾三百廛(chán)兮?耕种收割为什么谷物虚指,表示很多计量单位,束译文:不播种也不收割,为什么要收取那么多的谷物啊?翻译句子
不狩不猎,胡瞻(zhān)尔庭有县(xuán)貆(huán)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打猎为什么看到你同“悬”,悬挂幼小的貉(hé)那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白吃译文:不冬狩也不夜猎,为什么看到你庭院挂着幼貉啊?那些大人君子啊,可不白吃饭啊!翻译句子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车辐同“置”,放置一边指直的波纹耕种收割为什么数词,十万为一亿译文:砍下檀树做车辐啊,堆在河的一侧啊,河水清清波纹直啊。不播种也不收割,为什么要收取那么多的谷物啊?翻译句子
不狩不猎,胡瞻(zhān)尔庭有县(xuán)特(huán)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打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