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模拟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对人力资本理论提出质疑,认为教育并不提高人的能力,只是用来区别不同人能力的手段,这种观点属()
A、文凭理论
B、劳动力市场理论
C、冲突论
D、结构理论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文凭理论认为教育并不提高人的能力,只是用来区别不同人能力的手段。它强调文凭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信号作用,而非教育对能力提升的实质性影响。冲突论主要关注社会不平等和冲突;结构理论侧重于社会结构对教育等现象的影响;劳动力市场理论主要探讨劳动力市场分割等问题,均与题干观点不符。
2.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社会()
A、经济制度
B、政治制度
C、意识形态
D、生产力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并要求教育要有相应的发展,为物质生产提供所需的人才。如果教育跟不上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经济发展将会因人才欠缺而受到影响;反之,如果教育发展超过了生产力的承受能力,占用过多的人力、财力也会阻碍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和教育目的等;经济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占主要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它们对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影响不如生产力直接。
3.教学和智育是()。
A、交叉关系
B、因果关系
C、同一关系
D、隶属关系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智育是教育者以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来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教学是实现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除教学外,智育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实现。所以教学和智育是交叉关系。
4.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教育方针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所以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是培养目标。
5.以下与孔子主张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相一致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孔子主张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强调学习要不断复习巩固,与巩固性原则相一致。
6.我国课程经历了()次改革。
A、十
B、六
C、八
D、九
正确答案:C
7.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
A、个别差异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体现了发展速度的不均衡,符合不平衡性的特点。顺序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8.布鲁纳说:“任何学科的任何,都可能用智力上诚实的方式,教给任何阶段儿童”。这种观点属于()。
A、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B、要素主义课程论
C、经验课程论
D、结构主义课程论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他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认为任何学科的基本结构都可以用智力上诚实的方式,教给任何阶段的儿童。结构主义课程论注重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经验课程论强调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要素主义课程论强调以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为课程设置的核心;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强调课程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均与题干表述不符。
9.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教育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A、班级授课制为普及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