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脑卒中院前急救实施要点.pptx
文件大小:2.56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0
总字数:约2.83千字
文档摘要

脑卒中院前急救实施要点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急救操作规范

01

疾病识别与评估

03

医疗系统对接机制

04

家属指导要点

05

急救设备应用

06

质量控制标准

01

疾病识别与评估

快速识别标准(FAST原则)

Face(面部)

Speech(言语)

Arm(手臂)

Time(时间)

观察患者面部是否出现口角歪斜或面瘫,让患者尝试微笑,观察两侧面部是否对称。

让患者平举双臂,观察是否有一侧手臂无力或不能平举。

让患者说一句话,观察其言语是否清晰,有无口齿不清或失语现象。

若患者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病情分级评估流程

初步评估

神经系统评估

病史询问

评估并发症风险

快速判断患者意识、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是否平稳,确定有无紧急救治需求。

详细评估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包括瞳孔、肌力、感觉等方面,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了解患者既往病史、用药情况、过敏史等,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吸入性肺炎、脑疝等并发症风险,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常见误判情形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误判

TIA症状与脑卒中相似,但持续时间较短,容易误判为脑卒中。

癔症或癫痫误判

低血糖反应误判

癔症或癫痫发作时,可能出现类似脑卒中症状,但无脑血管病变基础,需仔细鉴别。

低血糖反应也可能出现类似脑卒中症状,如意识模糊、肢体无力等,但给予葡萄糖后症状可迅速缓解。

1

2

3

02

急救操作规范

初步评估

快速判断患者意识、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紧急呼叫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报告患者情况和所在位置,请求专业救援。

保持呼吸道通畅

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必要时使用吸引器。

心肺复苏

对于心跳骤停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以恢复血液循环。

现场处置核心步骤

患者体位管理要求

平卧位

患侧卧位

头部抬高

翻身拍背

将患者平躺于硬板床或地面上,确保身体平稳,避免过度扭曲。

将患者头部稍微抬高,有利于静脉回流,缓解脑水肿。

根据病情需要,可将患者患侧卧位,便于呕吐物排出和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昏迷患者,应定期翻身拍背,以促进痰液排出和防止压疮。

禁忌药物与干预措施

禁用药物

控制血压

保持血糖稳定

脱水治疗

禁止使用吗啡等止痛药、降血压药物等可能掩盖病情或加重脑缺血的药物。

对于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适当控制血压,避免血压过高导致脑出血。

对于低血糖患者,应及时补充葡萄糖,避免血糖过低影响脑功能。

对于脑水肿患者,可给予脱水剂如甘露醇等,以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组织。

03

医疗系统对接机制

院前急救呼叫标准话术

应包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主诉、病情、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

呼叫内容

应具备医疗专业背景,能够准确判断病情,给予初步医疗指导。

急救电话接听人员

应使用标准、清晰、易懂的语言进行交流,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和缩写。

沟通方式

关键信息传递要素

病情信息

包括主要症状、病史、过敏史、既往用药等。

01

生命体征

如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以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02

地理位置

患者所在位置,以便救护车迅速到达。

03

时间信息

患者发病时间、呼叫时间、预计到达时间等。

04

接收医院准备事项清单

6px

6px

6px

根据患者病情,通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做好接诊准备。

通知相关科室

确保相关医护人员处于待命状态,随时准备接诊和救治患者。

医护人员准备

如CT、MRI等影像设备,以及急救药品和设备。

准备医疗设备

01

03

02

确保有足够的床位和空间,以便接收和救治患者。

床位准备

04

04

家属指导要点

情绪安抚沟通技巧

让家属充分表达他们的担忧和焦虑,并给予理解和支持。

耐心倾听

积极鼓励

传递正能量

向家属传递信心,让他们知道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患者病情可以得到控制。

分享一些成功救治脑卒中患者的案例,以增强家属的信心和勇气。

转运前配合事项说明

家属应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呼叫紧急救援电话

家属应协助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呕吐物或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根据患者病情和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如救护车、私家车等。

合理安排转运工具

病情评估

家属应尽可能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意识、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

风险预判与责任告知

风险告知

向家属解释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如病情恶化、呼吸心跳骤停等,并告知家属在转运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

签字确认

在家属充分了解转运风险和责任后,应签字确认,以便在必要时进行法律追溯。

05

急救设备应用

便携式监测仪操作规范

血压监测

血糖监测

心电监测

氧饱和度监测

使用便携式血压监测仪,定期校准,准确测量患者上肢血压。

使用便携式心电监测仪,监测患者心率和心律,及时发现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