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冻伤的急救措施与护理.pptx
文件大小:3.94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0
总字数:约2.63千字
文档摘要

冻伤的急救措施与护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识别与评估

03

现场急救措施

04

医疗护理流程

05

预防策略

06

特殊情况处理

01

冻伤概述

01

冻伤概述

PART

定义与分类标准

冻伤是由于寒冷环境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损伤和坏死的病理过程。

冻伤定义

根据冻伤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冻伤、中度冻伤和重度冻伤。轻度冻伤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中度冻伤涉及真皮层,出现水疱、溃烂,重度冻伤则可能导致坏死、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分类标准

01

02

常见发生环境

寒冷气候

在气温极低的环境中,如冰雪覆盖的地区、严寒的冬季等,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中易导致冻伤。

01

湿度高的环境

湿度高的环境会加速热量散失,使人更容易冻伤。

02

穿着不当

穿着过于紧身或潮湿的衣物,以及缺乏保暖措施,都会增加冻伤的风险。

03

病理机制解析

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会发生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并维持体温。但过度收缩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发冻伤。

血管收缩

细胞损伤

炎症反应

长时间的寒冷会导致细胞受到损伤,使细胞内水分结冰,进而破坏细胞结构,引起组织坏死。

冻伤后,受损组织会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红肿、疼痛等症状。炎症反应有助于清除受损细胞和促进组织修复,但也可能导致进一步的组织损伤。

02

识别与评估

PART

早期症状识别

冻伤部位会出现疼痛和刺痛感。

疼痛

冻伤部位皮肤出现红色或紫色。

皮肤变色

冻伤部位出现麻木、僵硬,失去知觉。

局部感觉异常

冻伤部位周围出现肿胀。

肿胀

严重程度分级

6px

6px

6px

冻伤局限于皮肤表层,局部红肿、疼痛、麻木。

一度冻伤

冻伤伤及皮肤全层及皮下组织,出现坏死、溃烂,可能损及肌肉、骨骼等。

三度冻伤

冻伤伤及真皮层,出现水疱、溃烂、疼痛加剧。

二度冻伤

01

03

02

冻伤伤及肌肉、骨骼及器官,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或截肢。

四度冻伤

04

风险评估要点

受损部位

评估冻伤部位、范围、深度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情况。

01

暴露时间

评估患者在寒冷环境中的暴露时间,以及冻伤部位是否持续受到寒冷影响。

02

体质状况

评估患者的年龄、体质、营养状况、循环系统等,以确定其对冻伤的耐受能力。

03

并发症风险

评估是否伴有低体温、感染等并发症,以及可能引发的潜在风险。

04

03

现场急救措施

PART

快速复温方法

将患者迅速移至温暖的地方,避免继续暴露在寒冷环境中。

脱离寒冷环境

温水浸泡

体温复温

将冻伤部位浸泡在37-40℃的温水中,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以免造成烫伤。

用体温温暖冻伤部位,如用手掌、腋窝等温暖部位复温。

避免错误操作

冻伤部位不可用火烤或热水袋等直接加热,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避免火烤

避免用毛巾等物品摩擦冻伤部位,以免损伤皮肤。

避免摩擦

不要将冻伤部位快速复温,以免引起疼痛和组织损伤。

避免快速复温

肢体保护技巧

保持干燥

保持冻伤部位干燥,避免潮湿和污染。

03

用柔软、干燥的衣物轻轻包裹冻伤部位,避免摩擦和受压。

02

轻柔包裹

抬高肢体

将冻伤肢体抬高,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01

04

医疗护理流程

PART

接诊与评估

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冻伤部位、受冻时间及症状,并进行全面体检。

紧急处理

迅速脱离寒冷环境,防止继续受冻,剪开受冻部位的衣物,避免束缚。

快速复温

将冻伤部位浸泡在40-42℃的温水中,水温要略高于体温,但避免过高以免烫伤。

伤情评估与处理

根据冻伤程度进行相应处理,如有水疱、溃烂等需清创、消毒、包扎。

医院处理步骤

药物治疗方案

止痛药

改善循环药物

抗生素

抗炎药物

冻伤部位疼痛难忍时,可服用布洛芬等止痛药缓解疼痛。

使用硝苯地平等药物,改善冻伤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恢复。

如有感染迹象,需使用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扩散。

局部涂抹抗炎药物,减轻冻伤部位的炎症反应。

冻伤部位应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如酒精、碘酒等。

避免刺激

伤口处理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再次受冻。

保暖措施

01

02

03

04

每天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清洗伤口,清除坏死组织和分泌物。

保持伤口清洁

根据伤口情况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定期换药

伤口护理规范

05

预防策略

PART

防寒衣物选择

注意鞋袜的保暖和防水

保持脚部干燥,选择保暖性能好的鞋袜,避免脚部受冻。

03

头部、颈部和手部是热量散失的主要部位,应特别注意保暖。

02

穿戴帽子、围巾和手套

穿戴保暖、防风和防水的衣物

选择质地柔软、保暖性能好的内衣,同时穿戴防风、防水的外套,避免身体暴露在寒冷环境中。

01

环境适应训练

在寒冷环境下,逐渐提高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避免突然暴露于极低温度环境中。

逐步提高暴露温度

通过适当的锻炼和户外活动,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