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1
现场初步评估
02
急救关键措施
03
深度烧伤处理
04
感染预防控制
05
康复期护理策略
06
特殊场景应对
01
现场初步评估
脱离致伤源操作规范
电烧伤
立即切断电源,用绝缘物体将患者与电源分离,避免二次伤害。
03
立即脱离化学物质,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
02
化学烧伤
火焰烧伤
迅速脱去着火衣物,切勿奔跑或呼喊,以免风助火势。
01
生命体征快速检测
呼吸
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呼吸困难,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01
心率
检查心率是否过快或过缓,心律是否整齐,有无心脏骤停。
02
血压
测量血压,评估是否存在休克,及时补液。
03
体温
测量体温,判断是否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04
烧伤面积快速判定法
以患者手掌大小估计烧伤面积,适用于小面积烧伤。
手掌法
根据人体各部位面积比例,将人体划分为九个区域,评估烧伤面积。
中国新九分法
了解烧伤深度,分为浅度烧伤、深度烧伤和全层烧伤,以决定治疗方法和预后。
烧伤深度
02
急救关键措施
冷却处理实施标准
立即远离热源
冷水冲洗
去除衣物
冷敷降温
迅速将患者从火源或高温环境中移开,避免继续烧伤。
用流动的冷水持续冲洗烧伤部位,有效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烧伤深度。
迅速去除患者身上的衣物,避免热量继续传递和加重烧伤。
用干净的湿毛巾或纱布覆盖烧伤部位,进一步降低温度。
清洁创面
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布轻轻擦拭烧伤部位,去除污物和灰尘。
01
避免挑破水疱
不要随意挑破烧伤部位的水疱,以免引起感染和并发症。
02
涂抹药膏
在烧伤部位涂抹适量的烧伤药膏,缓解疼痛和促进愈合。
03
干燥环境
保持烧伤部位的干燥,避免潮湿和污染。
04
创面保护操作流程
对于轻度烧伤患者,可以口服含盐分的饮料或清水,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对于重度烧伤患者,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输注晶体液体和胶体液体,以纠正休克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补液量应根据患者的烧伤面积、体重和尿量等因素进行调整,确保补足血容量。
补液速度应先快后慢,避免引起肺水肿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紧急补液治疗原则
口服补液
静脉补液
补液量
补液速度
03
深度烧伤处理
浅Ⅱ度水疱管理
浅Ⅱ度烧伤水疱
水疱较大且疱内充满淡黄色澄清液体,保留水疱皮,可起到保护创面的作用。
01
水疱处理
在严格消毒下,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疱内液体,避免疱皮破裂,防止感染。
02
水疱皮保护
保留水疱皮,可避免创面暴露,减少水分蒸发和蛋白质丢失,有利于创面愈合。
03
深Ⅱ度清创要求
深Ⅱ度烧伤常有焦痂形成,需尽早去除,以减少毒素吸收和感染机会。
焦痂去除
彻底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和异物,保持创面清洁,有利于创面愈合。
坏死组织清除
清创后可用湿敷或暴露疗法,促进创面愈合,防止感染。
清创后处理
Ⅲ度焦痂处理技术
截肢处理
对于肢体Ⅲ度烧伤,如焦痂严重影响血液循环,可考虑截肢,以挽救生命和保留功能。
03
焦痂切除后,可用自体皮、异体皮或人工皮覆盖创面,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02
创面处理
焦痂切除
Ⅲ度烧伤焦痂坚硬、干燥、无渗液,需尽早切除,以减少毒素吸收和感染机会。
01
04
感染预防控制
创面消毒分级标准
清洁伤口周围,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清洗,再用碘伏消毒。
轻度烧伤
中度烧伤
重度烧伤
创面先用清水冲洗,再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清洗,最后用碘伏消毒。
创面先用无菌敷料或纱布覆盖,送医院进行处理。
抗生素使用规范
局部用药
创面感染时,可局部使用抗生素软膏或霜剂。
01
全身用药
严重感染时,需全身使用抗生素,如口服或注射。
02
预防用药
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预防用药指征,避免滥用。
03
选择透气性好的无菌敷料或纱布,避免使用不透气的胶布。
敷料选择
根据创面情况及时更换,避免长时间不换导致感染。
敷料更换频率
更换敷料时,先清洁伤口周围,再轻轻揭去旧敷料,避免损伤创面。
更换方法
敷料更换操作要点
05
康复期护理策略
瘢痕增生干预措施
压力治疗
激光治疗
药物治疗
放射治疗
采用弹力套、弹力绷带等物品对瘢痕部位施加压力,抑制瘢痕增生。
使用抗瘢痕药物,如硅酮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等,涂抹于瘢痕处,促进瘢痕软化、淡化。
通过激光照射瘢痕,破坏瘢痕内的血管和细胞,促进瘢痕的消退。
对于严重的瘢痕增生,可采用放射治疗,使瘢痕内的细胞失去再生能力,达到抑制瘢痕增生的目的。
被动运动
主动运动
在康复师的指导下,通过他人或器械的帮助,进行关节的屈伸、旋转等被动运动,以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如关节的主动屈伸、肌肉收缩等,以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关节功能康复训练
阻力训练
在关节功能恢复到一定程度后,逐渐增加阻力,如使用哑铃、弹簧等器械进行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