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舌咽式呼吸技术应用指南.pptx
文件大小:2.79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0
总字数:约2.73千字
文档摘要

舌咽式呼吸技术应用指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标准操作流程

03

临床应用场景

04

训练注意事项

05

效果评估体系

06

进阶训练方案

01

技术原理概述

01

技术原理概述

PART

定义与功能定位

舌咽式呼吸定义

通过舌体和咽腔的协调运动,改变呼吸通路,实现更有效的呼吸方式。

01

功能定位

改善通气功能,提高血氧饱和度,减轻呼吸肌负担,促进呼吸与循环系统的协调。

02

应用范围

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呼吸衰竭等,以及需要提高呼吸效率的人群。

03

呼吸生理机制解析

呼吸包括吸气、呼气两个过程,涉及肺泡通气、气体交换和血液运输等多个环节。

呼吸过程

通过舌体和咽腔的协调运动,增加口腔和咽腔的通气面积,减少呼吸阻力,提高通气效率。

舌咽式呼吸作用机制

舌咽式呼吸可以延长呼气时间,增加肺泡通气量,促进二氧化碳排出,提高血氧饱和度。

生理效应

适用人群特征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呼吸衰竭等,由于呼吸道受阻或呼吸肌疲劳,需要寻求更有效的呼吸方式。

呼吸功能正常但效率低下者

特殊职业需求者

如长期伏案工作、久坐不动或肥胖等人群,由于呼吸方式不当或呼吸肌无力,导致通气效率低下。

如歌唱家、演讲家等,需要长时间保持高强度呼吸,通过舌咽式呼吸可以提高呼吸效率,保护嗓子。

1

2

3

02

标准操作流程

PART

体位准备规范

肌肉放松

放松颈部、肩部和胸部的肌肉,避免过度紧张和用力。

03

通过鼻孔深呼吸,使空气进入肺部,然后缓慢呼出,确保呼吸道畅通。

02

口鼻呼吸

坐姿准备

坐直,双脚平放在地面上,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头部和颈部保持自然直立。

01

舌咽协同动作分解

舌头位置

将舌头卷起并贴紧上颚,舌尖紧贴上颚的凹陷处,保持几秒钟后放松。

01

咽腔收缩

在舌头贴紧上颚的同时,主动收缩咽腔,感觉像是在吞咽口水或做吞咽动作。

02

舌咽配合

将舌头和咽腔的动作协调起来,形成连贯的舌咽协同动作。

03

慢慢吸气,使胸部和腹部隆起,然后缓慢呼出,重复数次以掌握呼吸节奏。

慢吸慢呼

快速吸气,然后迅速呼出,这种呼吸方式可以增强呼吸肌的灵活性和力量。

快吸快呼

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出,同时放松身体和心灵,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

深呼吸练习

呼吸节奏控制训练

03

临床应用场景

PART

呼吸系统康复干预

舌咽式呼吸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减轻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支气管哮喘

肺纤维化

通过舌咽式呼吸训练,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呼吸,减少哮喘发作次数。

舌咽式呼吸可以延缓肺纤维化进程,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

运动耐力提升方案

力量训练

进行力量训练时,采用舌咽式呼吸可以减少呼吸肌的疲劳,提高训练效果。

03

游泳时,通过舌咽式呼吸可以更好地掌握呼吸节奏,提高游泳速度和耐力。

02

游泳

跑步

跑步时采用舌咽式呼吸,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氧气,提高运动耐力。

01

特殊病症辅助治疗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舌咽式呼吸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呼吸状况,减轻呼吸暂停症状。

声带麻痹

神经肌肉疾病

舌咽式呼吸可以辅助声带麻痹患者更好地发声,提高语音质量。

对于神经肌肉疾病患者,舌咽式呼吸能够减轻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1

2

3

04

训练注意事项

PART

呼吸系统疾病

舌咽式呼吸可能对呼吸系统造成过大压力,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应避免使用。

心脏疾病

舌咽式呼吸涉及到呼吸和心脏功能的协调,有心脏疾病的人慎用。

颈动脉异常

颈动脉是血液流向大脑的主要通道,颈动脉异常的人应避免使用。

口腔、咽喉疾病

口腔、咽喉疾病会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不宜使用舌咽式呼吸。

禁忌症识别标准

常见错误动作纠正

呼吸过浅

舌头位置不正确

呼吸节奏不稳

过度用力

舌咽式呼吸要求深呼吸,呼吸过浅会影响效果,需调整呼吸深度。

舌头应该贴紧上颚,如果舌头位置不正确,会影响呼吸的顺畅。

舌咽式呼吸需要稳定的呼吸节奏,节奏不稳会影响效果。

舌咽式呼吸不需要用力过猛,过度用力会导致呼吸不畅。

训练强度阈值控制

初学者

高级训练者

中级训练者

身体状况不佳

初学者应从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加训练强度,以避免过度疲劳和不适。

中级训练者可以适当提高训练强度,但要保证呼吸顺畅和舒适。

高级训练者可以进行高强度训练,但需注意呼吸深度和频率的控制。

身体状况不佳时应降低训练强度,以避免对身体造成过大负担。

05

效果评估体系

PART

肺功能检测指标

肺活量(VC)

衡量肺活量大小,即最大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气量。

用力肺活量(FVC)

评估肺活量的大小及呼吸道阻力变化。

峰值呼气流速(PEF)

评估呼吸道通畅程度和呼吸肌力量。

动脉血氧分压(PaO2)

反映肺部氧合功能及有无缺氧。

详细记录训练的项目和动作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