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炎性疾病健康宣教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01
疾病类型与发病机制
02
临床特征与预警信号
03
诊断方法与标准
04
规范治疗方案
05
日常预防措施
06
随访与健康管理
01
疾病类型与发病机制
阴道炎分类及病因
细菌性阴道病
滴虫性阴道炎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由阴道加特纳菌和厌氧菌等引起,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
俗称霉菌性阴道炎,由假丝酵母菌引起,常见症状为外阴瘙痒、灼痛,分泌物呈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
由阴道毛滴虫引起,主要通过性交传播,典型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分泌物特点为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
宫颈炎典型病理表现
01
急性宫颈炎
主要表现为宫颈充血、水肿,上皮变性、坏死,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充血、水肿,有大量脓性分泌物。
02
慢性宫颈炎
多由急性宫颈炎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转变而来,常见病理变化为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肥大、宫颈腺囊肿等。
盆腔炎性改变诱因
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由于手术消毒不严格或术前适应症选择不当,容易引起盆腔感染。
经期卫生不良
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经期使用不洁卫生巾、经期性交等,容易导致病原体侵入并扩散到盆腔。
如阑尾炎、腹膜炎等,其病原体可直接蔓延至盆腔引起盆腔炎。
1
2
3
02
临床特征与预警信号
白带异常识别要点
正常白带呈白色或透明色,若呈现黄色、绿色、灰色等异常颜色,则可能表明存在感染。
白带颜色
白带质地
白带气味
正常白带质地应该类似于蛋清或凝胶,如果变得稀薄、乳状、豆腐渣样,则可能表明存在感染。
正常白带通常无异味,如果出现腥臭、恶臭等异常气味,则可能表明存在感染。
轻度腹痛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如经期痛等,但如果伴随其他症状,如白带异常、发热等,则需警惕。
腹痛伴随症状分级
轻度腹痛
中度腹痛可能是炎症加重的表现,如盆腔炎等,需及时就医。
中度腹痛
重度腹痛可能是急性炎症或其他严重疾病的表现,如卵巢囊肿蒂扭转等,需立即就医。
重度腹痛
泌尿系统并发征兆
尿路感染
妇科炎症容易引起尿路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01
尿失禁
严重的妇科炎症可能影响膀胱功能,导致尿失禁。
02
03
诊断方法与标准
妇科常规检查流程
观察外阴发育、毛发分布、皮肤色泽、有无溃疡、赘生物或肿块,注意有无色素脱失或过度增生。
外阴部检查
使用窥器扩张阴道,观察阴道黏膜颜色、皱襞是否完整,分泌物量、颜色、气味是否正常,有无滴虫、霉菌等感染。
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子宫大小、位置、形状、硬度、活动度及有无压痛,同时检查附件区有无包块、增厚或压痛。
阴道检查
观察宫颈大小、颜色、外口形状,有无出血、肥大、糜烂或赘生物,并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
宫颈检查
01
02
04
03
子宫及附件检查
病原体检测技术
通过采集阴道、宫颈分泌物或病变组织,进行涂片染色,观察病原体形态,如滴虫、霉菌、线索细胞等。
涂片检测
培养法
核酸检测
将采集的标本接种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形态、颜色、生长速度等,以确定病原体种类。
利用PCR、基因芯片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病原体DNA或RNA,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影像学辅助诊断
01
超声检查
通过腹部或阴道超声,观察子宫、卵巢、输卵管等器官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内部回声,帮助诊断盆腔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疾病。
02
CT与MRI检查
对于妇科肿瘤、盆腔包块等复杂病变,CT与MRI可提供更为详细的解剖结构和病变范围信息,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04
规范治疗方案
抗生素使用指南
确诊后尽早使用抗生素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用药剂量和途径
完成全程治疗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
按照药物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包括用药途径和时间,不要随意更改。
了解抗生素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即使症状有所缓解,也应坚持完成整个疗程,确保彻底治愈。
局部治疗操作规范
保持局部清洁
定期清洗外阴和阴道,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和香皂。
局部用药技巧
根据药物剂型和病变部位,正确放置和使用药物,如栓剂、乳膏等。
遵循医嘱进行复查
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禁止性生活
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或使用安全套,防止交叉感染。
复发性病例处理
寻找复发原因
强化治疗措施
预防性用药
增强免疫力
对于复发性病例,应积极寻找病因,如性生活传播、卫生习惯不良等。
根据病情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加强用药剂量和延长治疗时间。
在预期复发的时间前,提前使用抗生素或局部用药进行预防性治疗。
通过饮食调理、体育锻炼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复发风险。
05
日常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