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急产的急救措施.pptx
文件大小:3.98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0
总字数:约2.71千字
文档摘要

急产的急救措施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现场急救前期准备

01

急产定义与识别要点

03

分娩过程急救步骤

04

产后紧急处理措施

05

并发症应对预案

06

送医衔接与后续跟进

01

急产定义与识别要点

急产基本特征判断

急产时,产妇的宫缩比正常分娩要强,并且频率更高。

强烈的宫缩

急产时,产妇的宫颈会比正常分娩更快地扩张。

迅速扩张的宫颈

急产时,产程进展非常迅速,可能在没有到达医院或助产机构的情况下就分娩。

快速产程进展

产妇症状快速观察

强烈的腹痛或背痛

呼吸急促或困难

强烈的排便感

出血过多

急产时,产妇可能会感到剧烈的腹痛或背痛,疼痛可能会向下扩散到大腿。

急产时,产妇可能会感到强烈的排便感,这是因为胎儿头部压迫直肠所致。

急产时,产妇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或困难,甚至会出现气短或喘不过气的现象。

急产可能导致产妇产道撕裂或胎盘早剥等情况,从而导致出血过多。

分娩速度快

更高的风险

急产最明显的特征是分娩速度非常快,从宫缩开始到胎儿娩出可能只需要很短的时间。

急产对产妇和胎儿都有很高的风险,可能导致产妇产道撕裂、出血过多,胎儿也可能出现窒息、颅内出血等问题。

与常规分娩差异分析

缺乏准备

急产通常发生在预期之外,因此产妇和家属可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准备产包、安排交通等。

需要紧急医疗干预

急产通常需要紧急医疗干预,包括快速而有效的分娩、紧急剖宫产等,以确保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02

现场急救前期准备

安全环境评估要点

地面是否平整

确保产妇所在地面平整、无尖锐物体,避免产妇和新生儿受伤。

周围空间是否宽敞

确保有足够的空间供产妇分娩和急救人员操作。

光线是否适宜

保持适宜的光线,以便观察产妇和新生儿的情况。

通风是否良好

确保环境通风良好,避免产妇和新生儿缺氧。

应急物品快速准备

产妇用品

准备干净的产妇垫、卫生巾、干净的毛巾、换洗衣物等。

01

新生儿用品

准备干净的包被、衣物、尿布、湿巾等。

02

急救器械

准备产钳、吸引器、剪刀、结扎线等必要的急救器械。

03

紧急药物

准备催产素、止血药、新生儿急救药物等。

04

人员分工协调原则

产妇照护者

急救人员

新生儿照护者

辅助人员

负责安抚产妇情绪,协助调整产妇体位,保持产妇呼吸通畅。

负责新生儿出生后的初步处理,如清理呼吸道、保暖、断脐等。

负责紧急情况下的医疗救治,如处理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

负责提供后勤支持,如传递物品、记录时间、联络其他医护人员等。

03

分娩过程急救步骤

产妇体位调整方法

产妇平躺在产床上,两腿弯曲并分开,这种体位有利于胎儿娩出。

仰卧位

产妇侧卧在床上,这种体位能够减轻下腔静脉受压,有利于胎儿血液回流。

侧卧位

产妇蹲下或站立分娩,利用重力作用加速胎儿娩出,但需要医护人员随时准备接生。

蹲式

自然分娩辅助操作

在分娩过程中,为使胎儿顺利娩出,有时需要切开会阴,扩大产道。

会阴切开

产钳或胎吸术

宫缩药物

在分娩过程中,如遇胎儿头部过大或产妇产道狭窄,可借助产钳或胎吸术协助分娩。

如果分娩过程中出现宫缩乏力,可使用宫缩药物加强宫缩,促进分娩进程。

清理呼吸道

新生儿娩出后,应立即清理其口鼻腔内的黏液和羊水,保持呼吸道畅通。

剪断脐带

在新生儿娩出后,应迅速剪断脐带,并进行消毒和包扎处理。

保暖措施

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差,应立即采取保暖措施,如用毛巾包裹等,防止新生儿体温过低。

初步检查

新生儿娩出后,应立即进行初步检查,包括阿普加评分等,以评估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新生儿初步处理规范

04

产后紧急处理措施

产妇基础护理要点

6px

6px

6px

观察产妇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确保产妇平稳度过产后关键期。

监测生命体征

为产妇提供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补充体力消耗。

给予营养补给

为产妇提供温暖舒适的环境,避免体温过低导致的并发症。

保暖措施

01

03

02

定期检查产妇的出血量,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观察产后出血情况

04

新生儿急救操作流程

清理呼吸道

迅速清除新生儿口鼻腔内的羊水、胎粪等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01

刺激呼吸

轻轻拍打新生儿足底或摩擦背部,以刺激呼吸。

02

脐带处理

严格消毒脐带,按无菌操作剪断并结扎,避免感染。

03

保暖措施

将新生儿置于辐射保暖台上,避免体温过低。

04

胎盘滞留处理策略

立即检查

药物治疗

手工剥离

检查产道

确定胎盘是否完全剥离,如未剥离应给予相应处理。

使用宫缩剂等药物促进胎盘剥离和排出。

如药物治疗无效,需进行手工剥离胎盘,操作需谨慎。

剥离胎盘后需仔细检查产道,如有裂伤需及时缝合。

05

并发症应对预案

将出血部位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减缓出血速度。

抬高伤肢

及时补充血容量,确保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紧急输血

01

02

03

04

采用直接压迫、止血带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