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取环急救操作规范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手术操作流程
01
术前准备要点
03
术中急症处置
04
术后并发症管理
05
急救资源配置
06
质控与培训体系
01
术前准备要点
患者适应症评估标准
适应症范围
术前检查
禁忌症排查
术前评估
明确患者符合取环的适应症,如宫内节育器到期、移位、引起异常出血等。
排除生殖道炎症、宫颈口过紧或严重子宫畸形等禁忌症。
进行常规妇科检查,了解子宫位置、大小、活动度及有无压痛等。
评估患者全身状况,确保能够耐受手术。
急救器械与药品准备清单
急救器械
准备取环器、宫颈扩张器、子宫探针、吸引管等手术器械。
01
急救药品
准备止血药、消炎药、解痉止痛药等急救药品。
02
抢救设备
备有氧气、心电监护仪、抢救车等急救设备。
03
防护用品
准备一次性手术衣、手套、口罩等无菌防护用品。
04
术前知情同意流程
知情告知
签署同意书
术前沟通
术前准备确认
向患者详细解释取环的过程、可能的风险及术后注意事项。
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与患者保持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解除其焦虑和恐惧情绪。
确认患者术前已禁食、禁水,并排空膀胱。
02
手术操作流程
无菌操作技术规范
手术室、器械、手术者严格消毒,确保无菌环境。
手术环境消毒
清洗外阴、消毒阴道、铺无菌巾。
患者术前准备
手术器械需经过高压蒸汽灭菌或化学浸泡灭菌。
手术器械灭菌
手术者需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保持手术区域无菌。
术中无菌操作
取环器械选择原则
器械性能良好
器械无损伤
器械型号适宜
器械易清洗消毒
选择质量优良、性能完好的器械,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根据节育环类型、患者宫颈口大小等因素,选择合适型号的取环器械。
确保器械无尖锐突起、无钩无刺,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选择易于清洗和消毒的器械,防止交叉感染。
术前评估患者出血风险
准备止血药物和器械
了解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数量等,评估术中出血风险。
备好止血药、纱布、止血钳等,以便随时应对出血情况。
突发出血应对预案
出血时迅速处理
一旦发现出血,立即停止手术,用纱布或止血钳压迫止血,必要时给予止血药物。
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出血量等,确保患者安全。
03
术中急症处置
子宫穿孔识别与处理
01
识别
操作过程中出现无阻力感或突然感到阻力消失,患者突感下腹疼痛或腹痛突然减轻,无宫底感觉,或手术器械进入深度超过原来所测得深度。
02
处理
立即停止手术,给予缩宫素及抗生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有无出血或腹腔内出血征象,如有出血或脏器损伤,应立即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检查并处理。
迷走神经反射急救措施
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缓、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胸闷、甚至抽搐和昏厥等症状。
识别
立即停止手术,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静脉注射阿托品或麻黄碱,维持心率和血压稳定。
处理
急性感染应对方案
患者出现发热、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有异味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
识别
立即停止手术,给予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扩散,同时做好感染部位的处理,防止感染加重或扩散至其他部位。如有脓肿形成,应及时引流排脓,减轻症状。
处理
01
02
04
术后并发症管理
延迟性出血监测要点
注意出血的颜色、量和性质,若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密切观察患者阴道出血情况
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避免剧烈活动和过度劳累,以免加重出血。
定时测量生命体征
对于出血较多的患者,按医嘱给予止血药物,并观察药物效果。
遵循医嘱给予止血药物
01
02
04
03
嘱患者卧床休息
术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
术后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防止感染。
每日清洁伤口
01
02
03
04
在取环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降低感染风险。
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术后按医嘱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遵循医嘱使用抗生素
感染防控处理流程
节育器残留排查方法
超声检查
通过超声检查,确定节育器是否完全取出,以及子宫内是否有残留物。
X线检查
对于超声检查无法确定的残留物,可采用X线检查进一步确认。
宫腔镜检查
对于高度怀疑有节育器残留的患者,可进行宫腔镜检查,直视下取出残留物。
密切关注患者症状
若患者出现腹痛、异常出血等症状,应及时检查并处理。
05
急救资源配置
急救药品配置标准
包括止血药、止痛药、抗生素、抗休克药等,确保药品齐全,满足急救需求。
药品种类
根据急救操作的实际需要,合理配置药品数量,确保急救过程中药品充足。
药品数量
确保急救药品质量可靠,有效期内使用,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药品。
药品质量
多学科协作响应机制
信息共享
建立急救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传递患者信息,提高急救效率和效果。
03
制定详细的急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