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的急诊急救课件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创伤初步评估
01
创伤急救概述
03
急救处理流程
04
特殊创伤处理
05
急救设备使用
06
培训与质量控制
01
创伤急救概述
创伤定义与分类
创伤是指机械性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结构破坏和功能障碍。
创伤定义
创伤分类
创伤程度评估
根据伤口是否开放,可分为开放性创伤和闭合性创伤;根据致伤源的性质和特征,还可分为切割伤、刺伤、挫伤、撕裂伤等。
通过评估伤口的大小、深度、部位以及是否伤及重要器官等因素,来确定创伤的严重程度。
流行病学数据
全球创伤死亡率
创伤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死亡率在各类事故中占据较高比例。
01
创伤发生场所
交通事故、工作场所、家庭是创伤发生的主要场所,其中交通事故是最常见的原因。
02
创伤发生人群
青壮年男性是创伤的高发人群,但老年人和儿童也易受伤,需特别关注。
03
急救黄金时间原则
黄金时间概念
急救技能普及
急救原则
创伤后的最初几分钟至几小时内是救治伤者的关键时期,被称为“黄金时间”。
在黄金时间内,应尽快对伤者进行初步评估和处理,包括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措施,并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是降低创伤死亡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02
创伤初步评估
ABCDE评估法
A(Airway)
快速评估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堵塞或窒息风险。
B(Breathing)
评估患者的呼吸情况,包括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
C(Circulation)
检查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包括脉搏、血压和末梢循环。
D(Disability)
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检查是否有瘫痪或感觉障碍。
E(Exposure)
将患者全身暴露,以便进行彻底的全身检查,并防止漏诊。
生命体征监测
血压监测
心率监测
呼吸监测
体温监测
定期测量血压,以评估患者是否出现休克或低血压。
记录患者的心率,以判断心脏功能及是否存在心律失常。
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及时发现呼吸衰竭。
测量患者体温,以发现体温过高或过低的异常情况。
意识状态判断
Glasgow昏迷评分(GCS)
通过评估患者的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肢体运动来判断意识状态。
AVPU评估法
通过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将其分为清醒(A)、对声音有反应(V)、对疼痛有反应(P)和无反应(U)四个等级。
瞳孔对光反射
检查患者的瞳孔是否对光线有反应,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系统损伤。
脑膜刺激征
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脑膜刺激征,如颈项强直、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等,以评估是否存在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变。
03
急救处理流程
止血技术与材料选择
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等。
止血方法
敷料、绷带、止血带、医用胶水、凝血酶等。
材料选择
避免止血过度,导致组织缺氧坏死;尽早更换敷料,防止感染。
注意事项
气道管理与氧疗
氧疗措施
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缓解缺氧状态;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
03
采用头偏向一侧、托下颌等方法,防止舌后坠或分泌物阻塞气道。
0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道评估
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气道梗阻,如喉头水肿、口腔异物等。
01
骨折固定与搬运规范
骨折判断
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症状,初步判断骨折部位和类型。
01
骨折固定
使用夹板、绷带等材料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避免骨折端移位加重损伤。
02
搬运规范
采取平稳、轻柔的搬运方式,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保持脊柱平直,防止脊柱弯曲或扭转。
03
04
特殊创伤处理
穿透伤急救要点
迅速止血
伤口处理
勿拔出刺入物
迅速送医
使用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压迫伤口,抬高受伤部位,以减少血液流失。
清除伤口周围的污垢和异物,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彻底冲洗,避免使用碘酒或酒精等刺激性液体。
若穿透物如刀、玻璃等仍留在伤口内,切勿自行拔出,以免加重伤势或引发大出血。
处理后应尽快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途中避免伤口感染。
评估烧伤面积
使用手掌法或九分法迅速估算烧伤面积,以便确定伤情和治疗方案。
冷却处理
用冷水浸泡或冲洗烧伤部位,持续约20-30分钟,以降低皮肤温度和减少组织损伤。
去除衣物和饰品
迅速剪开烧伤部位的衣物,去除戒指、手表等饰品,避免皮肤粘连和加重伤势。
覆盖伤口
用干净纱布或清洁布料轻轻覆盖烧伤部位,避免感染,并尽快送医治疗。
烧伤面积评估与处理
儿童创伤保护策略
加强看护
应急处理
安全教育
环境安全
提高家长或监护人的安全意识,加强对儿童的看护,避免孩子独自处于危险环境。
向孩子传授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如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危险行为等。
教会孩子简单的应急处理方法,如摔倒后保护头部、遇到危险大声呼救等。
确保家庭环境安全,减少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