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外科常见急重症诊疗规范.pptx
文件大小:2.27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0
总字数:约3.01千字
文档摘要

外科常见急重症诊疗规范

演讲人:

日期:

06

特殊急重症

目录

01

创伤性急症

02

急性腹部疾病

03

感染性急症

04

血管急症

05

胸部急症

01

创伤性急症

多发伤评估与处理流程

6px

6px

6px

快速判断患者生命体征和伤情严重程度,包括呼吸、循环、意识状态等。

初步评估

对每一处伤口进行详细检查,评估伤口类型、范围、深度和污染程度,并进行彻底清创。

详细检查

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伤情,如呼吸道阻塞、大出血、休克等。

紧急处理

01

03

02

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生命体征监测

04

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措施

液体复苏

止血措施

氧疗

监测生命体征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以恢复血容量和组织灌注。

对活动性出血进行紧急止血,如加压包扎、止血带等。

给予高流量吸氧,以缓解组织缺氧状况。

持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进行性意识障碍,CT显示硬膜外血肿厚度超过一定标准。

急性硬膜外血肿

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CT显示硬膜下血肿。

急性硬膜下血肿

01

02

03

04

CT扫描显示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等严重病变。

颅骨骨折合并脑挫裂伤

需进行清创缝合,预防颅内感染。

开放性颅脑损伤

颅脑外伤手术指征

02

急性腹部疾病

急性阑尾炎鉴别诊断

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症状

转移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反跳痛等。

02

04

03

01

影像学检查

B超或CT显示阑尾肿大、壁增厚、周围渗液等。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鉴别诊断

需与急性胆囊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肠梗阻、卵巢囊肿蒂扭转等疾病进行鉴别。

消化道穿孔处理原则

非手术治疗

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补液等支持治疗。

01

手术治疗

穿孔原因及部位确定后,应及时手术治疗,如穿孔修补、病变切除等。

02

术后处理

保持胃肠减压、抗感染、营养支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伤口处理。

03

并发症预防

预防术后感染、肠瘘、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04

肠梗阻分级干预方案

一级干预

三级干预

二级干预

干预效果评估

非手术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

若一级干预无效或病情加重,需行手术治疗,如肠切除、肠吻合等。

对于复杂或特殊类型的肠梗阻,如肿瘤导致的肠梗阻,需采用综合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

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效果,及时调整干预方案,确保患者安全。

03

感染性急症

重症急性胰腺炎处理流程

初步评估

液体复苏

疼痛管理

抑制胰酶分泌

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了解胰腺病变范围和器官功能受损情况。

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采取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等措施,缓解疼痛症状。

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H2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减少胰液分泌。

抗感染治疗

及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扩散,首选广谱抗生素联合用药。

胆道引流

通过手术或介入方式,解除胆道梗阻,恢复胆汁流通。

器官功能支持

密切监测并保护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等。

并发症处理

积极预防和治疗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化脓性胆管炎控制要点

坏死性筋膜炎手术时机

早期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体征,如疼痛、红肿、水疱、皮肤坏死等,及时诊断坏死性筋膜炎。

术前准备

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制定手术方案,合理应用抗生素和营养支持。

尽早手术

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广泛切开清创,切除坏死组织,术后保持伤口引流通畅。

术后处理

继续抗感染治疗,加强伤口护理,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04

血管急症

主动脉夹层应急处理

初步诊断与评估

药物治疗

疼痛控制

手术与介入治疗

利用主动脉CTA等影像学技术快速确诊,评估夹层类型、范围及并发症。

使用镇痛药物如吗啡等减轻患者疼痛,避免情绪激动及血压升高。

采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降低心率、血压,减少主动脉壁剪切力。

根据夹层类型选择血管内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以封闭夹层入口、预防破裂。

下肢动脉栓塞干预策略

对于急性栓塞,可行导管溶栓或取栓术,以恢复下肢血液供应。

紧急溶栓治疗

使用肝素等抗凝药物及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栓再形成。

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

对于溶栓效果不佳或存在手术指征的患者,及时采取手术切开取栓或旁路移植术。

手术治疗

密切监测患肢血运情况,加强护理,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术后护理与康复

肠系膜血管缺血诊治规范

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

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如CT血管造影等,迅速识别肠系膜缺血。

02

04

03

01

手术治疗策略

根据缺血范围及肠管活力,选择肠切除、肠外置或肠吻合等手术方式。

紧急处理原则

一旦确诊,应迅速采取措施恢复肠管血液供应,包括抗凝、溶栓或手术治疗。

术后管理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