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休克病人急救护理措施.pptx
文件大小:3.02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0
总字数:约2.68千字
文档摘要

休克病人急救护理措施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紧急处理措施

01

早期识别与评估

03

快速补液治疗原则

04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05

病情持续监测规范

06

转运与交接流程

01

早期识别与评估

临床表现与分级标准

6px

6px

6px

包括烦躁不安、焦虑、表情淡漠、意识模糊等。

精神状态改变

呼吸浅快或深慢,有鼻翼扇动、三凹征等。

呼吸频率与节律改变

如苍白、发绀、皮肤湿冷等。

肤色变化

01

03

02

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较基础血压降低30%以上。

血压下降

04

生命体征动态监测

血压监测

心率与心律监测

呼吸监测

体温监测

持续监测血压,注意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的变化。

记录心率变化,注意心律是否规整。

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及呼吸音的变化。

保持体温正常,避免过高或过低的体温。

由大量失血引起,有明显的出血史或体液丢失史。

由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引起,有心脏病史或心功能不全表现。

由严重感染引起的,有发热、寒战、白细胞升高等表现。

由过敏反应引起,有接触过敏原的历史,表现为迅速出现的全身性过敏反应。

休克类型快速判断

低血容量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02

紧急处理措施

体位管理与保暖策略

将病人平卧位,下肢略抬高,以利于血液回流,确保脑部供血。

体位安置

加盖棉被或毛毯,避免体温过低,减少能量消耗。

保暖措施

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和嘈杂环境,减少病人烦躁。

保持安静

呼吸道通畅性保障

清理呼吸道

迅速清除口鼻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01

头部侧转

将病人头部侧转,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

02

氧气吸入

立即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缓解缺氧症状。

03

活动性出血紧急止血

禁用止血带

避免使用止血带,以免造成肢体缺血坏死。

03

将出血部位抬高,以减少血流量。

02

抬高伤肢

压迫止血

对于体表出血,用无菌纱布或绷带压迫伤口止血。

01

03

快速补液治疗原则

静脉通路建立优先级

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如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等,以确保快速、大量补液。

中心静脉通路

外周静脉通路

骨髓腔通路

若中心静脉通路建立困难,可选择外周静脉通路,如大隐静脉、贵要静脉等。

在紧急情况下,如严重休克、外周静脉塌陷时,可快速钻入骨髓腔输注液体。

晶体/胶体液配比选择

以平衡盐溶液为主,如乳酸林格氏液,能迅速恢复血容量,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晶体液

如白蛋白、血浆或人工胶体液等,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的水分,但过量可能导致凝血障碍和肺功能损害。

胶体液

补液速度与容量控制

补液速度

补液速度需根据患者的失水程度、血容量、心率、血压等因素综合判断,先快后慢,避免补液过快导致心衰。

补液容量

监测指标

补液量应略大于患者的失水量,以确保血容量充足,但应避免过量补液导致水肿和心肺功能负担加重。

在补液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中心静脉压等指标,以评估补液效果并及时调整补液速度和量。

1

2

3

04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收缩压<90mmHg或平均动脉压<65mmHg

这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基本指征,以确保患者重要器官的灌注。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指征

心脏指数<2.2L/min/m2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65%

这些指标反映心脏泵血功能和组织缺氧程度,低于正常值时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已知血管扩张导致的低血压,如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

这些情况下,血管活性药物可用于收缩血管,提高血压。

药物浓度与剂量计算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剂量

药物浓度换算

常规剂量范围

药物剂量应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血容量等生理参数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多巴胺初始剂量为5-10μg/kg/min,去甲肾上腺素为0.1-1μg/kg/min,但具体剂量需根据患者情况调整。

在配制药物时,需将药物剂量换算为输注液中的浓度,以便精确控制给药速度。

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尿量和中心静脉压等指标,以评估药物疗效和患者病情变化。

输注过程监测要点

生命体征监测

血管活性药物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血管收缩、头痛等不良反应,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作用特点,随时调整输注速度,确保药物发挥最佳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输注速度调整

05

病情持续监测规范

血流动力学指标追踪

血压

心率

中心静脉压

动脉血气分析

持续监测收缩压和舒张压,确保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以避免重要器官缺血。

持续监测心率,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预防心脏骤停。

反映心脏前负荷及血容量,需持续监测以指导补液。

定期监测动脉血气,了解氧合及酸碱平衡状况。

检查皮肤是否苍白、发绀或湿冷,反映外周灌注情况。

皮肤颜色和温度

记录每小时尿量,评估肾功能及体液平衡。

尿量

01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