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急救知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止血技术规范
01
急救基础认知
03
伤口包扎方法
04
骨折固定处理
05
特殊伤口应对
06
急救全流程管理
01
急救基础认知
外伤类型与危险等级
切割伤
挫伤
撕裂伤
刺伤
由锐利物体切割造成,伤口整齐、干净,危险程度较低。
由钝器或外力撕扯造成,伤口不规则、污染程度高,易感染。
由钝性外力作用造成,皮肤无破损,但皮下组织受损,可能引发内出血。
由尖锐物体刺入体内造成,伤口小而深,易引发感染,可能伤及内脏。
急救原则与禁忌事项
急救原则
快速止血、保护伤口、预防感染、尽快送医。
01
禁忌事项
切勿用脏手或未经消毒的器械接触伤口,避免用力挤压伤口,不要随意涂抹药物或冲洗伤口。
02
特殊处理
对于头部、颈部、胸部等重要部位的伤口,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二次伤害。
03
急救包标准配置
消毒用品
敷料和绷带
止血用品
急救器械
急救药品
如碘伏、酒精棉片、消毒纱布等,用于伤口消毒和清洁。
如无菌纱布、医用胶带、绷带等,用于包扎伤口,避免感染。
如止血带、止血粉等,用于控制伤口出血。
如镊子、剪刀等,用于处理伤口和包扎。
如止痛药、消炎药、抗过敏药等,用于缓解伤痛和预防感染。
02
止血技术规范
直接加压止血法
适用于小血管或毛细血管出血:如刀割伤、划伤等。
出血部位放置干净纱布或绷带,加压包扎。
手指压迫出血点止血:如鼻部出血可捏住鼻翼两侧。
抬高受伤部位以减少血液流出。
适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如动脉破裂、严重刀伤等。
绑扎位置应位于伤口上方,靠近心脏的一端。
选用宽度适宜的止血带,避免过窄勒伤皮肤。
每隔40-60分钟放松一次,避免组织坏死。
止血带使用要点
头皮出血
用绷带或干净布料加压包扎,同时用手捏住两侧动脉。
01
面部出血
用干净纱布或绷带加压止血,避免影响呼吸。
02
颈部出血
用绷带或手指压迫出血点,迅速送医。
03
关节弯曲处出血
用绷带或纱布垫在关节处,再进行加压包扎。
04
特殊部位止血技巧
03
伤口包扎方法
清洁消毒操作流程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确保操作过程干净卫生。
清洗双手
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清洁水淋洗伤口,去除伤口表面的污物。
清洗伤口
用碘酒或酒精棉球对伤口进行消毒,避免感染。
消毒处理
敷料选择与覆盖标准
敷料选择
根据伤口情况选择适当的敷料,如纱布、棉垫等,确保透气性和吸水性。
01
敷料覆盖
将敷料完全覆盖在伤口上,确保伤口不与外界接触,减少感染机会。
02
敷料更换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促进愈合。
03
绷带固定进阶手法
用绷带将敷料固定在伤口上,避免敷料移动或脱落。
绷带固定
绷带松紧度
绷带打结
绷带应适度松紧,既能固定敷料,又不会影响血液循环。
学会正确的绷带打结方法,确保绷带牢固可靠,不易脱落。
04
骨折固定处理
肢体夹板固定步骤
准备工作
夹板选择
评估骨折部位
包扎固定
清洁双手,确保急救者自身安全,安抚患者情绪。
轻轻触摸患者骨折部位,判断是否为开放性骨折,观察有无出血、畸形、异常活动等。
选择硬度适中、长度合适的夹板,如树枝、木棍、硬纸板等。
用绷带或布条将夹板固定在骨折部位,注意松紧适宜,避免过紧导致血液循环受阻,过松则固定不牢。
颈部与脊柱保护原则
保持稳定
对于疑似颈部或脊柱骨折的患者,应确保其头部、颈部和躯干保持一条直线,避免扭曲或旋转。
支撑头部
紧急处理
使用双手或毛巾等物品支撑患者头部,以减轻颈部压力。
如需搬运患者,应采用专业的担架或多人合作,确保患者脊柱保持稳定,避免二次损伤。
1
2
3
在紧急情况下,可找寻身边的木板或硬纸板作为临时固定材料。
木板或硬纸板
使用衣物或绷带将骨折部位进行包扎固定,注意保持松紧适宜。
衣物或绷带
在找不到其他固定材料时,可将领带或围巾等物品折叠后作为临时固定带使用。
领带或围巾
临时固定材料替代方案
05
特殊伤口应对
烧伤与烫伤处理流程
立即脱离热源
冷水冲洗
去除衣物
涂抹药膏
迅速将受伤部位从热源中移开,避免进一步损伤。
用清洁的冷水淋洗受伤部位,以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疼痛和水肿。
轻轻脱去受伤部位的衣物,避免粘连和摩擦。
涂抹适量的烧伤药膏,缓解疼痛并促进愈合。
切勿拔出异物
如果异物穿透身体,切勿随意拔出,以免加重伤势。
01
压迫止血
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压迫伤口止血,避免流血过多。
02
清洁伤口
用生理盐水或清水清洁伤口,避免感染。
03
寻求医疗帮助
及时到医院或诊所寻求医疗帮助,进行专业处理。
04
穿刺伤异物处理规范
动物咬伤紧急处置
清洗伤口
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清洗伤口,去除污物和细菌。
01
挤压伤口
将伤口内的血液和污物挤出,避免感染。
02
消毒处理
用碘酒或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减少感染风险。
03
注射疫苗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