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发作性症状:多见于复发和缓解期,极少以首发症状出现。最常见构音障碍、共济失调、单肢痛性发作、感觉迟钝、闪光和阵发性瘙痒;可发生手、腕和肘部屈曲性张力障碍性痉挛,伴下肢伸直。⑦其他症状:患者可表现欣快和兴奋,是病理性情绪高涨。多数病例表现抑郁、易怒和脾气暴躁,也可表现为淡漠、嗜睡、强哭强笑、反应迟钝、智能低下、反复语言、猜疑和追害妄想等精神障碍。总之,MS病灶散在多发,症状千变万化,症状和体征不能用CNS单一病灶来解释,常为大脑、脑干、小脑、脊髓和视神经病变的不同组合构成其临床症状谱。(三)、临床分型:
二、功能障碍的特点:(一)运动协调功能异常:主要由脑部病灶引起的脑控制障碍和小脑的共济失调。常见征象:周期性的共济失调和步态障碍,可表现出蹒跚部、动作不协调、辨距不良、协同运动困难、运动共济失调。(二)无力与痉挛(三)耐力降低易疲劳(四)感觉功能异常(五)认知功能障碍(六)言语和吞咽障碍(七)精神和心理障碍(八)活动受限与参与受限三、功能评定(一)作业能力的评定1.综合功能障碍的评定,采用Cailliet障碍程度分级评定2.残疾程度的评定可采用Karaka的残疾评定量表(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职业评定、环境评估(三)运动能力评定肌力、耐力、肌张力、ROM、协调功能、静\动态平衡及姿势控制、步态检查、感觉检查、高级脑功能检查等。四、作业治疗:(一)治疗目的和作用1.目的:①在作业活动中改善患者的协调控制能力,保持良好的身体力线和姿势;②保持患者最大肌力和耐力;③预防挛缩和压疮;④加强情绪调整;⑤改善认知和精神状况;第三节
多发性硬化症的康复第三节多发性硬化症的康复一、概述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一种青壮年时期(20-40岁)发病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病,可能是遗传易感个体与环境因素作用而发生的自身免疫过程。由于其发病率较高、呈慢性病程倾向于年轻人罹患,而成为最重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一)、病因与病理学:1.病因:①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反应:MS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不明。许多流行病学资料均提示,MS于儿童期接触的某种环境因素有关,推测这种因素可能是病毒性感染,但尚未从MS患者的脑组织中发现或分离出病毒。目前认为MS可能是CNS病毒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病。②遗传因素:MS的遗传易感性可能是多基因产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明显的家族性倾向,可发生在同一家庭,两同胞胎可同时罹患,约15%MS患者有一个患病的亲属。MS患者一级亲属中患病危险比一般人群大12-15倍,同卵双生者可高达25-50%,均提示遗传素质在M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③环境因素:MS发病率与高纬度寒冷地区有关。英国调查显示,MS在社会经济地位高的群体中比地位低的群体更常见,其与贫穷并无联系。2.病理:中枢神经系统内节段性、局灶性脱髓鞘与炎症,而轴突连续性相对保留。脱髓鞘病变可累及大脑半球、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以白纸受累为主,病灶位于脑室周围是MS特征性病理表现,在室管膜下静脉分布区,毗邻侧脑室体和前角。(二)、临床表现:多发性硬化病变在空间上的多发性(及散在分布于CNS的多数病灶),及其在时间上的多发性(即病程中的缓解复发),构成了MS临床经过及其症状和体征的主要特点。1.患者出现神经症状前的数周或数月,多有疲劳、体重减轻、肌肉和关节隐痛等;感冒、发热、感染、手术、拔牙、妊称、分娩、过劳、精神紧张、药物过敏和寒冷等均可为诱因。2.我国MS病例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中复发-缓解是本病的重要特点。复发也多为急性或亚急性,缓解期最长可达20年,复发次数可达10余次或数十次,通常每复发一次均会残留部分症状和体征,逐渐积累而使病情加重。少数病例呈缓慢阶梯式进展,无明显缓解而逐渐加重。3.首发症状多为一个或多个肢体无力或麻木,或二者兼有;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或失明,复视,痉挛性或共济失调性下肢轻瘫。4.MS的体征多于症状。主诉一侧下肢无力、共济失调或麻木感的患者,可能证明有双侧锥体束征和病理征。临床常见的症状体征有:①肢体瘫痪:最多见,开始为下肢无力、沉重感,变为痉挛性截瘫、四肢瘫、偏瘫,不对称性痉挛性轻截瘫可能是MS最常见的表现。②视力障碍:约占半数,多从一侧开始,隔一段时间又侵犯另一侧,亦可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