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理疗科常见疾病诊疗要点.pptx
文件大小:2.25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0
总字数:约3.05千字
文档摘要

演讲人:

日期:

理疗科常见疾病诊疗要点

CATALOGUE

目录

01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02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03

运动损伤类疾病

04

慢性疼痛管理

05

退行性疾病管理

06

术后康复重点

01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颈椎病分型与临床表现

神经根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颈肩痛并有神经根支配区疼痛,伴有感觉障碍、肌力减弱和腱反射改变。

四肢无力、走路不稳、有踩棉花感,大小便困难,甚至瘫痪。

偏头痛、耳鸣、听力下降、视力模糊、突发性眩晕而猝倒。

交感神经受刺激,出现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心跳加速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案

物理治疗

牵引治疗

推拿按摩

手术治疗

采用声、光、电、热等物理因子进行治疗,如微波、超声波等,达到消炎、镇痛、解痉的作用。

通过牵引力与反牵引力的相互平衡,使腰椎间隙增大,减轻腰椎间盘压力,缓解神经根的压迫。

通过手法治疗,缓解肌肉痉挛,舒筋活络,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目的。

对于症状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椎间融合、腰椎减压固定等。

爬墙运动

甩手运动

患者面向墙壁,双手上举,沿着墙壁逐渐向上爬,以肩关节感到疼痛为止,然后缓慢放下。

站立,双手自然下垂,以肩关节为中心,做大幅度的甩手动作,可缓解疼痛,增强肌肉力量。

肩周炎康复训练方法

拉伸运动

患者站立,双手握住一根棍子或毛巾,双手保持一定距离,向上拉伸,可缓解肩部肌肉紧张,增加关节活动度。

旋转运动

患者站立,双手握拳,以肩关节为中心,做旋转运动,可缓解肩部僵硬,恢复关节活动度。

02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面神经麻痹理疗原则

急性期理疗

采用超短波、毫米波等高频电疗法,以减轻面神经水肿和炎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01

恢复期理疗

选择神经肌肉电刺激、温热疗法等,促进面部肌肉功能恢复,预防肌肉萎缩和面部畸形。

02

理疗注意事项

理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眼睛,避免光线直射;同时加强面部肌肉锻炼,促进康复。

03

坐骨神经痛干预手段

药物治疗

结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等药物,缓解疼痛和炎症,提高治疗效果。

03

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根受压。

02

手法治疗

物理治疗

采用电疗、磁疗、激光等物理治疗方法,缓解疼痛和炎症,促进神经再生。

01

脑卒中后遗症康复路径

通过体位摆放、被动运动等方式,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早期康复

加强主动运动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同时结合理疗、针灸等治疗方法,促进康复进程。

中期康复

以日常生活活动为主,进行功能训练和生活技能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后期康复

03

运动损伤类疾病

急性软组织挫伤处理规范

冷敷

压迫包扎

抬高患肢

康复训练

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每次20-30分钟,每2-3小时敷一次,有助于止血、减轻肿胀和疼痛。

用绷带或纱布包裹受伤部位,以减少出血和肿胀,注意不要过紧,以免造成肢体缺血。

将受伤部位抬高至心脏平面以上,有助于减少出血和肿胀,缓解疼痛。

根据病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促进软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

物理治疗

如超声波、激光、电疗等,可减轻炎症、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

药物治疗

可外用或口服非甾体抗炎药、舒筋活血药物等,有助于缓解疼痛和炎症。

局部封闭治疗

对于疼痛严重、影响生活的患者,可考虑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或局麻药进行封闭治疗。

手术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肌腱修复、松解等。

慢性肌腱炎治疗策略

关节脱位复位后理疗

物理治疗

佩戴辅助器具

运动疗法

随访复查

如热敷、按摩、推拿等,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关节恢复。

根据关节脱位程度和类型,制定适当的康复运动方案,逐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力量。

如护具、支具等,可提供关节稳定性,减轻关节负担,促进关节恢复。

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关节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4

慢性疼痛管理

纤维肌痛综合症疗法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肌松剂、镇痛剂等,如度洛西汀、普瑞巴林。

01

非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针灸、按摩、温泉疗法等。

02

患者教育

让患者了解疾病本质,避免过度使用药物,积极参与康复锻炼。

03

心理治疗

心理支持、睡眠调整、压力管理等。

04

慢性腰背痛处理流程

诊断流程

治疗方案

康复锻炼

预防策略

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定疼痛原因。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针灸、按摩等,如非甾体消炎药、弱阿片类药物。

加强腰背部肌肉力量训练,改善不良姿势和习惯。

改善工作环境、减轻劳动强度、加强健康教育等。

幻肢痛干预新技术

镜像疗法

通过镜像反射原理,让患者观察健侧肢体的活动,减轻幻肢痛。

02

04

03

01

神经调控技术

如脊髓电刺激、外周神经刺激等,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