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兽医病理解剖模拟习题含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贫血性梗死常发生于
A、肠
B、脾
C、肺
D、肾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D
2.下列哪种血栓可诱发全身广泛性出血
A、透明血栓
B、白色血栓
C、混合血栓
D、红色血栓
E、混合血栓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透明血栓主要由纤维素构成,又称纤维素性血栓。发生于微循环的血管内,主要在毛细血管,因此最易诱发全身广泛性出血。白色血栓主要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蛋白构成,多位于血流较快的心瓣膜、心腔内和动脉内;混合血栓由血小板小梁、纤维蛋白网及红细胞等构成,多发生于血流缓慢的静脉;红色血栓主要由红细胞构成,多在静脉内延续性血栓的尾部。这些血栓一般不会像透明血栓那样容易诱发全身广泛性出血。
3.心脏附壁血栓常属于
A、红色血栓
B、混合血栓
C、白色血栓
D、透明血栓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混合血栓多发生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常作为延续性血栓的体部。发生于心腔内、动脉粥样硬化溃疡部位或动脉瘤内的混合血栓可称为附壁血栓。红色血栓主要见于静脉内,当混合血栓逐渐增大并阻塞血管腔时,血栓下游局部血流停止,血液发生凝固,形成红色血栓。白色血栓常位于血流较快的心瓣膜、心腔内和动脉内。透明血栓主要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蛋白构成,最常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4.化脓性心肌炎时渗出的炎性细胞主要是()
A、单核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浆细胞
E、淋巴细胞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化脓性炎症时,渗出的炎性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能吞噬细菌等病原体,在化脓性炎症中发挥重要的防御作用。嗜酸性粒细胞主要见于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等;淋巴细胞主要参与慢性炎症和特异性免疫反应;浆细胞主要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单核细胞可分化为巨噬细胞等,参与免疫反应和组织修复等过程,但都不是化脓性炎症时的主要渗出细胞。
5.支气管炎指的是发生在下列哪个部位的炎症?
A、鼻腔黏膜
B、喉黏膜
C、支气管黏膜
D、气管黏膜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病变部位在支气管黏膜,所以答案选C。
6.球虫寄生肠道导致肠黏膜上皮细胞数量增多的病变是
A、真性肥大
B、化生
C、假性肥大
D、再生
E、增生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增生是指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可分为生理性增生和病理性增生。球虫寄生肠道导致肠黏膜上皮细胞数量增多属于病理性增生。化生是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再生是指组织损伤后,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真性肥大是指细胞体积增大。假性肥大是指实质细胞萎缩,间质增生,使器官体积增大。
7.肾盂积水引起的肾实质萎缩属于
A、生理性萎缩
B、营养不良性萎缩
C、废用性萎缩
D、内分泌性萎缩
E、压迫性萎缩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肾盂积水时,肾实质受到压迫,导致肾实质萎缩,这种萎缩属于压迫性萎缩。
8.急性胃炎时,浅表胃黏膜坏死、脱落可形成()
A、溃疡
B、瘘管
C、窦道
D、糜烂
E、空洞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急性胃炎时,浅表胃黏膜坏死、脱落可形成糜烂。糜烂是指黏膜层以浅的组织缺损。窦道是指由于坏死形成的开口于表面的深在性盲管。瘘管是指连接两个内脏器官或从内脏器官通向体表的通道样缺损。空洞是指器官组织中坏死液化后经自然管道排出后所残留的空腔。溃疡是指皮肤或黏膜表面组织的限局性缺损、溃烂,其表面常覆盖有脓液、坏死组织或痂皮。
9.当牛、羊瘤胃鼓气,猪胃扩张以及腹腔大量积液时进行胃或腹腔穿刺治疗,如果放气或抽水速度过快可引起腹部()充血。
A、贫血后
B、遗传性
C、神经性
D、侧枝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当放气或抽水速度过快时,腹部压力突然降低,血液会迅速流向扩张的脏器,导致局部血液供应相对不足,进而引起贫血后充血。
10.下列疾病中属于浆液性炎的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细菌性痢疾
C、病毒性肝炎
D、Ⅱ度烧伤
E、小叶性肺炎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浆液性炎以浆液渗出为主要特征,渗出物主要为清蛋白,含有少量的纤维素。Ⅱ度烧伤时皮肤和黏膜的渗出液主要为浆液,属于浆液性炎。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炎症,不属于浆液性炎。急性肾小球肾炎主要是由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肾小球损伤,不属于浆液性炎。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炎症,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炎。小叶性肺炎主要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病变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组织化脓性炎症,不属于浆液性炎。
11.大叶性肺炎又称
A、增生性肺炎
B、纤维素性肺炎
C、间质性肺炎
D、支气管肺炎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大叶性肺炎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