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
PAGE1
Q系列梯形图编程基础
1.梯形图的基本概念
梯形图(LadderDiagram,LD)是一种图形化的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中。梯形图的编程方式直观易懂,通过图形符号表示逻辑关系,使得工程师能够快速理解和编写控制程序。梯形图的基本元素包括触点、线圈、定时器、计数器等,这些元素通过水平的“横档”和垂直的“竖线”连接起来,形成类似于电路图的结构。
1.1触点和线圈
触点:触点分为常开触点(NO)和常闭触点(NC)。常开触点在条件满足时闭合,常闭触点在条件不满足时闭合。
线圈:线圈用于表示输出继电器的状态。当其前面的逻辑条件满足时,线圈会得电并执行相应的输出动作。
1.2基本逻辑指令
梯形图中常见的基本逻辑指令包括:
AND:逻辑与
OR:逻辑或
NOT:逻辑非
OUT:输出
2.梯形图的编程环境
MitsubishiQ系列PLC的梯形图编程通常在GXWorks2或GXDeveloper软件中进行。这些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图形编辑工具和调试功能,使得梯形图编程更加高效和方便。
2.1GXWorks2的使用
安装与启动:
下载并安装GXWorks2软件。
启动软件后,选择“新建工程”并选择Q系列的相应型号。
工程设置:
在“工程设置”中,配置PLC的通信参数,如COM口、波特率等。
选择适当的编程语言,这里选择“梯形图”(LadderDiagram)。
编程界面:
编程界面主要分为梯形图编辑区、指令列表区、符号表区和状态监控区。
通过拖拽指令列表中的图形符号到编辑区,可以快速构建梯形图。
2.2基本操作
添加触点:在指令列表中选择“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拖拽到梯形图编辑区。
添加线圈:在指令列表中选择“输出继电器”,拖拽到梯形图编辑区。
连接触点和线圈:使用横档和竖线将触点和线圈连接起来,形成逻辑关系。
3.基本逻辑控制
3.1逻辑与(AND)控制
逻辑与控制是将多个触点串联起来,只有所有触点条件都满足时,对应的线圈才会得电。
3.1.1例子
假设有一个控制电路,需要当两个输入信号X0和X1都为1时,输出Y0为1。
|[X0][X1](Y0)|
解释:
X0和X1是输入继电器。
Y0是输出继电器。
当X0和X1都为1时,Y0得电并输出1。
3.2逻辑或(OR)控制
逻辑或控制是将多个触点并联起来,只要有一个触点条件满足,对应的线圈就会得电。
3.2.1例子
假设有一个控制电路,需要当输入信号X0或X1为1时,输出Y0为1。
|[X0](Y0)|
|[X1]|
解释:
X0和X1是输入继电器。
Y0是输出继电器。
当X0或X1为1时,Y0得电并输出1。
3.3逻辑非(NOT)控制
逻辑非控制是通过常闭触点实现的。当输入信号为0时,常闭触点闭合,对应的线圈得电。
3.3.1例子
假设有一个控制电路,需要当输入信号X0为0时,输出Y0为1。
|[X0](Y0)|
解释:
X0是输入继电器。
Y0是输出继电器。
当X0为0时,常闭触点闭合,Y0得电并输出1。
4.定时器和计数器
4.1定时器
定时器用于在满足条件后经过一定的时间延迟再执行动作。MitsubishiQ系列PLC提供多种定时器类型,如接通延时定时器(TON)、断开延时定时器(TOF)等。
4.1.1接通延时定时器(TON)
接通延时定时器在输入信号为1时开始计时,经过设定的时间后,输出线圈得电。
4.1.2例子
假设需要在输入信号X0为1时,经过5秒后输出Y0为1。
|[X0](T0K50)(Y0)|
解释:
X0是输入继电器。
T0是定时器,K50表示5秒(50*0.1秒)。
当X0为1时,T0开始计时,计时结束后Y0得电并输出1。
4.2计数器
计数器用于在满足条件时进行计数,当计数达到设定值时,输出线圈得电。
4.2.1例子
假设需要在输入信号X0每脉冲一次时,计数器C0加1,当计数达到10次时,输出Y0为1。
|[X0](C0K10)(Y0)|
解释:
X0是输入继电器。
C0是计数器,K10表示计数10次。
当X0每脉冲一次时,C0加1,当计数达到10次时,Y0得电并输出1。
5.复杂逻辑控制
5.1逻辑组合
通过组合多个基本逻辑指令,可以实现复杂的逻辑控制。
5.1.1例子
假设需要实现以下逻辑控制:当输入X0为1且输入X1为1时,输出Y0为1;当输入X2为1或输入X3为1时,输出Y1为1。
|[X0][X1](Y0)|
|[X2](Y1)|
|[X3]|
解释:
X0和X1是输入继电器。
Y0是输出继电器。
当X0和X1都为1时,Y0得电并输出1。
X2和X3是输入继电器。
Y1是输出继电器。
当X2或X3为1时,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