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目标导航】
课标
要求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学习
目标
1.结合18世纪英国的政治、经济等发展情况分析18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出现工业革命的原因。
2.联系资本主义市场形成和发展的相关史实,探讨两次革命作的影响。
3.通过学习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重点
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
工业革命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概念: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是指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转变为以机械化生产为基础的工厂制度的过程,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发展到机器大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既是生产技术的全面变革,也是一场引发生产关系变化的社会革命。
2.背景:
①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②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③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④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
⑤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
⑥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⑴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斯夫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⑵进程:
①通过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②工厂取代了工场。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③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④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19世纪初,汽船、火车先后问世,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⑤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
⑶扩展: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
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
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
2.第二次工业革命
⑴原因:①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
经济发展。
②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
出不穷,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⑵成果:
①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
③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④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2.组织形式
①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②垄断组织: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
3.阶级结构
①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②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4.社会生活
①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②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③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④女性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⑤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
5.社会问题凸现: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6.世界格局
①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课堂探究】
1.P61思考点:两次工业革命各有什么特点?
P61学思之窗: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创新起了什么作用?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教材内容改编)大约从15世纪开始,在英国等西欧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的大农场或大牧场,形成了所谓的“圈地运动”。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这一现象
A.完成了生产方式的变革B.激化了新旧贵族间矛盾
C.促进了劳动力结构变动D.巩固了英国国王的权力
2.(2023·威海高一期中)关于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