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doc
文件大小:24.87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6-21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是指从大脑皮质运动区到脑干或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通路受损,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肢体运动障碍

-偏瘫:最为常见,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上肢通常为屈肌瘫痪,下肢为伸肌瘫痪,即上肢呈屈曲、内收姿势,下肢伸直、内收内旋,行走时呈划圈步态。

-单瘫:可出现一个肢体的瘫痪,常见于大脑皮质运动区局限性病变。

-截瘫:多见于脊髓横贯性损伤,表现为双侧下肢瘫痪,胸段脊髓损伤导致的截瘫仅影响下肢,颈段脊髓损伤导致的截瘫则四肢均受累,称为四肢瘫。

-肌张力改变: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失去上级神经的抑制作用,出现牵张反射亢进,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呈折刀样肌张力增高,被动活动肢体时,起始阻力较大,到一定角度时阻力突然降低。

-深反射异常:由于反射弧的完整性未被破坏,且上运动神经元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减弱,深反射(如膝反射、跟腱反射等)会出现亢进,检查时可发现反射强度明显增强,甚至出现阵挛(如髌阵挛、踝阵挛)。

-浅反射减弱或消失: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可导致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等)减弱或消失,这是因为高级中枢对脊髓反射弧的调节功能障碍所致。

-病理反射阳性:正常情况下,这些反射被抑制而不出现,但当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时,抑制作用解除,病理反射可出现。比较典型的病理反射有巴宾斯基征(用竹签轻划足底外侧,自足跟向前至小趾根部足掌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踇趾背伸,其余四趾呈扇形展开)、奥本海姆征、戈登征等。

-其他表现:严重的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患者还可能出现肌肉不自主运动,如震颤、肌阵挛等;在长期肢体瘫痪的患者中,还容易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但相较于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的肌肉萎缩,程度通常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