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元解郁灸联合间歇导尿干预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的影响
NB是指患者因储尿、排尿神经调控受到影响而导致的膀胱或尿道功能障碍,表现为尿失禁、尿频、排尿不畅、尿潴留等下尿路症状。若未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和规范管理,会加重患者排尿、储尿异常症状及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增加泌尿系统结石、感染、上尿路损害和肾积水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最终导致肾衰竭,甚至死亡,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对于NB患者,临床多采取间歇导尿的方式进行干预,即在无菌条件下留置导尿管并及时引出尿液,周期性排空、充盈膀胱,从而改善患者的排尿障碍3。然而这一干预方式也会导致尿道损伤、尿路感染、膀胱结石等风险增加,且会增加患者插管痛苦,延缓患者康复4。近年来,中医康复在改善NB患者膀胱排尿功能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艾灸作为一种常见的中医外治法,因操作简便、疗效突出、安全舒适、经济实用等优点被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接受并应用。厦门市中医院采用自制培元解郁灸干预NB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温中培元解郁、行气化水、通利小便方面效果明显,具有提高患者自主排尿意识、减少残余尿量、恢复膀胱功能的作用。然而目前将艾灸联合间歇导尿应用于NB康复干预的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开展培元解郁灸联合间歇导尿干预NB患者的研究,旨在促进NB患者康复,同时探索培元解郁灸的临床作用,推广并发扬中医优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3年7月—2024年7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NB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NB西医诊断标准;符合NB中医诊断标准中“癃闭”“遗溺”范畴,患者主证为排尿困难、小腹胀满、遗尿不禁,次证为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肢体麻木,舌质暗淡,苔薄白或腻,脉沉细或涩;处于恢复期,生命体征平稳,具备基础的阅读表达及沟通理解能力;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尿道出口梗阻、尿道炎、膀胱炎、尿道周围脓肿等;接受过膀胱造漏术、尿道前括约肌切开术等治疗;排尿自主神经反射亢进;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存在精神或认知障碍且依从性较差;局部皮肤过敏、破损、溃烂、水肿、赘生物等不宜施灸者。
表1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盆底肌锻练、膀胱管理、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等。
对照组在常规康复干预的基础上联合间歇导尿进行干预。残余尿量lt;100mL时,暂停导尿;残余尿量100~200mL时,每日导尿2\~3次;残余尿量时,每日导尿4次。每日最多干预6次。
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培元解郁灸进行康复干预。(1)选穴。选取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归来穴、百会穴、太冲穴以刺激腹部任脉、足厥阴肝经、巅顶百会穴。(2)施灸前准备。患者取仰卧位,暴露下腹部,腹部先放置特制有铺灸盒镂空处的“艾灸防烫伤垫”。(3)施灸。取适量(约30g)艾绒平铺于厚度约1cm的姜末上,将灸盒放置于神阙穴、关元穴、气海穴、归来穴上并固定,同时用艾条灸太冲穴、百会穴,以温和灸施灸。施灸盒底部放有探头感应的简易测温仪。(4)施灸温度。简易测温仪温度为39~42°C,需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整施灸距离和温度,避免灼伤患者。(5)施灸时间。总施灸时间约60min1次/d,5次/周,共4周。
1.3观察指标
(1)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的尿流动力学指标,通过集尿袋量取自主排尿量,通过B超测定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2)症状改善情况。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的USDS评分和LUTS评分,USDS评分0\~6分,LUTS评分0~35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症状越严重。(3)住院满意度。于患者出院时采用InCaSaQ[10]?评估其住院满意度,量表中共8个条目,采用0~3分评分,分别代表“不满意”至“非常满意”,总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满意度越高。(4)再住院率。统计2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的再住院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行χ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尿流动力学指标
干预后,试验组的自主排尿量多于对照组,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2.2症状改善情况
干预后,试验组的USDS评分、LUT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3。
2.3住院满意度评分
试验组的InCaSaQ评分(19.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