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我超我从自我分化而来:父母传达的文化价值观和禁忌的内化。包括两种主要内容:a.良心使人自觉无价值或罪恶感。良心是超我的来源,分为两部分执行的自我—自我本身;监督的自我—超我b.自我理想使人有荣誉感和自我价值。自我理想的方式:奖励,自我为善的标准;良心实现的方式:惩罚,自我为恶的标准第27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超我的原则:完美超我的监督功能由良心和自我理想实现第28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冰山模型—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第29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意识与人格关系结构图第30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者关系1.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动态的形式相互结合。2.本我、自我是属于他律,超我是自律。3.超我和自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自我控制的是本我盲目的激情;超我则有是非标准4.三个系统平衡,人格正常发展;反之,产生焦虑,导致精神症和人格异常。(原则不同,冲突不可避免)第31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根据里必多的发展或变化,分五阶段:口唇期肛门期前生殖器期潜伏期青春期第32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最大的生理需求是获得食物,维持营养。0-6个月:无对象,仅渴望快乐、舒适感觉6-12个月:开始发展他人概念口唇期(0~1岁)第33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婴儿活动大部分以口唇为主,口唇区域为快感中心婴儿口唇活动无限制:成年后性格倾向乐观、慷慨、开放、活跃婴儿口唇活动受限制:成年后性格倾向悲观、依赖、被动、猜疑、退缩(口腔性格)第34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肛门期(1~3岁)此时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排泄时产生的轻松与快感,使儿童体验到了操纵与控制的作用。儿童必须接受在厕所中大小便的训练排泄活动限制与否,成年后性格倾向不同第35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前生殖器期(3~6岁)儿童开始关注身体的性别差异,开始对生殖器感兴趣性欲的表现主要在于依恋异性父母的奥狄帕司情结,又可称恋母情结;爱勒克屈拉情结,又可称恋父情结恋父(母)情结最终要受到压抑,因为儿童惧怕同性父母的惩罚。第36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潜伏期(6~11岁)里必多处于休眠时期,性的发展便呈现一种停滞的或退化的现象,排除了性欲的冲动与幻想儿童可将精力集中到游戏、学习、交往等社会允许的活动之中男女儿童界限清楚,团体活动男女分开,游戏活动以同性为伴第37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青春期(11—13岁开始)性的能量和成人一样涌现,易产生性的冲动,异性恋行为明显个体从自私的、追求快感的孩子转变成具有异向选择配偶或抚养子女的异性爱权力的、现实的和社会的人第38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安娜.弗洛伊德指出:克制冲动的方法
:禁欲和升华青少年竭力要摆脱父母的束缚,易与父母产生冲突;常采用剧烈运动消耗体力,排解性的压力或宣泄内心焦虑与不安。另外一种防御冲动的方法就是理智化。青少年试图把性和进攻的问题转移到另一种抽象的、理智的高度上。第39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焦虑及其防御机制1、含义焦虑:是由于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不能适当控制心理能量的一种冲突的结果。焦虑的2、功能--自我保存机制,给予自我一种信号:好像有危险即将发生。--对人的行为起控制和引导作用。第40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分类(1)真实性焦虑对来自真实世界的威胁所产生的反应,源于自我与现实间的冲突,表现为内心紧张、不安、恐惧。(2)神经病焦虑对莫名危险的惧怕。这种感觉存于自我中,但源自本我的冲动。亦即:对原始冲动突然进入意识而产生的反应。怕自我无法控制本能冲动,而需承受这种“冲动的惩罚”所产生的恐惧。(3)道德性焦虑自我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而产生的反应,源自自我与超我间的冲突,表现为良心不安、负罪感及羞耻感等。第41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儿童焦虑的来源来源:来自遗传,因为无知无助对于新奇的以及许多熟悉的事物都经验着一种恐惧之感。焦虑根源是里必多得不到发泄。(以儿童害怕陌生人为例)成人需要给儿童更多的关注和爱心,用训练引发他们真实的焦虑。第42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5、心理防御机制个体为了减轻痛苦的情绪体验而采取的一种非自觉的和非理性的心理方法。--防御的功能保护自我对抗焦虑的痛苦--自我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