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插电式混动技术路线发展趋势预判与细分市场机会识别.docx
文件大小:42.08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1
总字数:约5.39千字
文档摘要

插电式混动技术路线发展趋势预判与细分市场机会识别

摘要:插电式混动技术路线2021年起保持同比超100%的高速增长,是我国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驱动。插混市场的快速增长使车企的关注度与投入持续增多,以期在增长窗口期抓住市场机会。本研究旨在分析预判插混技术路线发展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识别细分市场机会。研究发现,插混路线对我国复杂地理环境的适应性强,在充电基础设施覆盖完善、电池材料体系发展成熟前,是对纯电路线的有效补充,在西北、东北,公桩建设欠发达地区具有长期高增长潜力。插混是当前A级市场主要增长极,但受细分市场下滑影响,增速呈放缓趋势。B级25万以上市场存在供需错配,产品供给需精准匹配用户需求。C级市场增程式对多场景用车需求具备更强的适应性,中短期或持续快速增长。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市场发展趋势

1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路线发展历程及市场现状

插电式混合动力是兼具发动机与电驱系统双重动力源的技术路线,分为串联、并联、混联三种型式[1],在中国、欧美国家被广泛认定为新能源技术路线。

在我国,插电式混动技术路线经历了政策驱动阶段、头部热销产品带动的加速市场化阶段。当前插电式混合动力市场头部集中度逐渐下降,自主、合资车企加速布局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含增程式,下简称“PHEV”),市场逐渐向百花齐放的竞争格局过渡。

1.1政策带动阶段:2015-2020年

2015至2020年,PHEV受政策带动起步发展,销量与政策周期高度相关。2015年国家各部委发布《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在“十三五”期间,针对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实行补贴政策。2016年PHEV享受3万元/辆的政策补贴,2017-2018年补贴在2016年基础上退坡20%[2]。在高额补贴带动下,2016-2018年插混市场同比增速持续增长,分别为27%,33%,122%。2019-2020年,补贴在2016年基础上退坡40%[2],PHEV同比增速大幅下降,2019、2020年分别为-6%,8%。2015-2020年属于PHEV发展的起步阶段,补贴政策波动对市场影响较大。

1.2加速市场化阶段:2021年至今

2021年,插电式混动技术路线在比亚迪插混架构革新的带动下实现跨越式增长,同比增速达147%。据中汽数据终端零售数据统计,2015-2020年,市场PHEV架构以P2、P2.5为主,多为合资品牌的油改电车型,平均纯电续驶里程72.3km,平均B状态油耗5.7L/100km,主销价格段20-25万元,PHEV驾乘体验接近油车,馈电油耗水平较高。2021年比亚迪混动架构革新为P1+P3的双电机串并联架构,该架构具有能量转换与传递效率高、能耗低的特点,同时车型搭载电池电量提升。革新架构的DM-i车型上市即热销,拉动行业平均纯电续驶里程提升至103.5km,平均B状态油耗5.2L/100km,主销价格段下降至15-20万元。混动架构的革新使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使用经济性、体验性的要求,同时插混路线可油可电的特征弥补了纯电路线的里程焦虑,技术特征与消费者需求匹配度的提升使PHEV得以快速市场化。

当前市场正由一家独大向百花齐放格局转变。比亚迪在革新的DM-i架构带动下在插混市场率先高速发展,2022年市场份额高达62%。2023年自主、合资品牌加速布局PHEV,长安、零跑等自主品牌已凭借热销车型实现高速增长,2023年头部车企月度份额持续下降,由1月的59%下降至8月的45%,插混市场逐渐向百花齐放的竞争格局过渡,存在结构性机会。

2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路线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发展趋势预判

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路线在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驱动因素不同,国家政策的定位及鼓励、用户偏好、产品供给、我国地理环境与充电基础设施对PHEV发展起关键作用。

2.1政策

我国政策将PHEV定义为新能源汽车,早期的补贴政策、免税政策对增加PHEV的经济性优势、促进PHEV推广起到决定性作用。由于当前PHEV尚未完全实现油电同价,未来国家在补贴、税收及路权方面对PHEV的政策也将对其竞争力起关键影响作用。

从产业总体规划来看,PHEV至2035年都被纳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三纵三横布局,规划鼓励同步推动BEV、PHEV和FCEV的高质量发展[3]。税收政策方面,《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明确至2027年,PHEV享受与BEV同等程度的免税优惠条件[4]。路权政策方面,当前仅北京、上海对PHEV实行上牌限制,全国其他地区PHEV均享受绿牌政策。综上所述,2030年前政策将为PHEV的发展创造相对有利的环境,PHEV在经济性、出行便利性方面的优势有望持续扩大。

2.2用户偏好

PHEV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