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7.1燃料的燃烧(第2课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pptx
文件大小:19.68 MB
总页数:33 页
更新时间:2025-06-21
总字数:约2.18千字
文档摘要

课题1燃料的燃烧;学习目标:;导入新课;一.燃料的充分燃烧;1.燃料不能充分燃烧引起的后果:;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的条件;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隔绝氧气(或空气)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即时理解;1.“探究”—灭火器的原理;2.常用的灭火器;(2).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3).水基型灭火器;四.为防范火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学会:;五.遇到火灾时,应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①发生火灾时一定不要,要;

②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材将火扑灭;

③如果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和可能,应立即拨打

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_________捂住口鼻、或跑离着火区。;经典例题;;;例4.燃烧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对燃烧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B.木柴架空,燃烧更旺﹣﹣增大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

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白磷在开水中不燃烧﹣﹣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例5.目前街面上的许多烧烤店都使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B.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D.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1.复习了燃烧条件和理解灭火原理。;;2.?同学们野炊时,小红往灶中塞叠很多木柴,结果火焰较小且黑烟多,小兵过来将木柴取出部分并架空了一些,火焰就旺了.小兵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方便添加木柴

;3.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C.实验Ⅲ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石灰石粉末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解析】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可以清除可燃物,可以起到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措施正确。B、使火焰隔绝空气,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原理,可以起到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措施错误。C、石油的着火点不能降低,因为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故选项措施正确。D、降低油井的温度,能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以起到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措施错误。

故选:C。;【解析】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采用隔绝氧气或空气进行灭火;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采用隔绝氧气或空气进行灭火;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C、森林大火时设置一条隔离带,采用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的方法,故C说法符合题意;D、贵重设备失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采用隔绝氧气或空气进行灭火;故D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C。;6.如图所示是我们曾经做过的重要探究性实验,请回忆回答相关问题:

(1)白磷,红磷等很多物质能燃烧,是因为它们具有???性.但上述实验一表明,具有这种性质的物质,要燃烧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

(2)实验二中的现象是??.

(3)实验三显示的是简易灭火器的基本原理,其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根据灭火的基本原理,请列举三种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不同原理进行灭火的案例:??;??;

???.;【解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白磷,红磷等很多物质能燃烧,是因为它们具有可燃性.另外要燃烧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故答案为:可燃;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2)实验二中白磷是可燃物,热水的温度是80℃,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且与氧气接触,所以能够燃烧.故答案为:白磷燃烧.(3)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Na2CO3+2HCl═2NaCl+H2O+CO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