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法理学守法与违法.ppt
文件大小:748.5 KB
总页数:35 页
更新时间:2025-06-21
总字数:约2.1千字
文档摘要

第十八章守法与违法第一节守法

一、守法〔一〕守法的含义守法是指做法要求做的事,允许做的事,不做法禁止的事。而依法办事在很大程度上即为执法司法等等。守法,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那么,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

〔1〕守法的涵义大多限于不违法,不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或做法律所要求做的事情。这是消极的、被动的守法。〔2〕这里所说的守法,还包括积极、主动的守法,即根据授权性法律标准积极主动地去行使自己的权利,实施法律。

二、守法的根据〔一〕利益与守法守法是人们从利益实现角度出发,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要求。利益是人们行为最主要的和最直接的动力,同时也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二〕法律与守法法律一旦公布实施,公民就有服从她的法律义务,否那么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受到相应法律的法律制裁。

守法的根据〔三〕从众与守法民众一般有从众的心理和习惯,在社会化得过程中,绝大多数人出一出生起,就被教导尊重父母、知识、地位、权威和法律。〔四〕伦理和守法守法是道德的义务,根据公平对待的原那么。〔五〕压力与守法来自社会的压力会使人产生强大约束力。

还有另一些是守法是法的要求守法是人出于契约式的利益和信用的考虑守法是由于惧怕法的制裁守法是出于社会的压力守法是出于心理上的惯性守法是道德的要求

三、守法的要素〔1〕守法的主体〔2〕守法的范围〔3〕守法的内容〔4〕守法的状态

〔一〕守法的主体

〔二〕守法的范围守法的范围,是指法律遵守的主体应当遵守的法律的种类,即由一定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一切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三〕守法的内容守法的内容,是一个复杂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只有从法律形式和法律权利、义务等多个角度来认识,才能全面理解其异常丰富的内容。一般来讲,守法的内容包括履行法律义务和行使法律权利两个方面。

履行法律义务是指人们按照法律的要求实施或不实施一定的行为,以便履行法律规定的人们的各种义务。行使法律权利是指人们通过实施一定的行为,或者是要求他人实施或抑制一定的行为来保证自己合法权利得以实现。根据我国宪法现行规定,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平等地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四〕守法的状态守法的状态是指法律遵守主体的行为的合法程度。个体的法律遵守状态反映了法律遵守主体的素质。群体的法律遵守状态。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法制水平。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低级、中间和高级状态。

四守法的条件守法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们守法的状态,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般说来,对守法具有重大影响的条件主要有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守法的主观条件守法的主观条件是守法主体的主观心理状态和法律意识水平。通常人们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意识、纪律观念、个性、文化教育程度等都对其守法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支配

政治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政治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政治意识处于社会意识诸形式的核心地位,它往往渗透到其他社会意识中,成为其中起指导作用的局部。法律观念是人们对法所持的态度和信念,是一种法律意识形态,它较之政治意识对人们的守法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法律观念的形成,既可来自人们内心对法的认同,也可来自外部的传导灌输。法律观念的地域性很强,传统思想往往通过“文化沉淀〞的途径影响人们。

人们的文化教育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守法的状态。人们文化的上下、知识的多寡、受教育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人们能否有效地学习法、准确地理解法和充分地掌握法,影响到人们能否对法建立正确的态度和信念,影响到人们能否正确履行法律义务和行使法律权利。

守法的客观条件

法制状态法制状况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等状况,这些都与守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政治状态政治状况主要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各种社会力量比照、社会秩序等方面的状况。

经济状态经济状况主要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开展的水平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法的遵守。

守法的意义1.只有普遍的守法,反映在法当中的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才能真正得以实现。2.只有普遍的守法,依法治国的目标才能在中国变为现实。

第二节违法

〔一〕违法的含义违法是指做了法律禁止做的事,没有做法律要求做的事。

违法的构成要件一般由以下五个要素构成:1、以违反法律为前提――行为违反法律,是对法律的蔑视和否认,是对现行法律秩序的破坏

5、违法者必须具有法定责任能力或法定行为能力〔是否有责任能力不能改变违法的性质〕

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