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唐山市迁西县辅警考试试卷真题.docx
文件大小:25.89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1
总字数:约7.5千字
文档摘要

收集版

—PAGE1—

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2025唐山市迁西县辅警考试

试卷真题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司法人员如实记录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情况的行为受()保护

A.党和政府

B.法律和组织

C.党纪和法律

D.监督机关和审判机关

【答案】:B

2.违反治安管理()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从重处罚。

A.二年

B.九个月

C.六个月

D.一年

【答案】:C

3.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指导群众性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是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责

B.公安机关在认为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行使其他执法机关的职责

C.监督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不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职责

D.公安机关不管理国籍事务

【答案】:A

4.关于群众工作中如何有效进行沟通,下列说法不妥的是

A.要做到耐心倾听、适度引导

B.要做到措辞准确、表达得体

C.要做到平等真诚、换位思考

D.要做到坚持原则、强调服从

【答案】:D

5.下列情形中,不应予以治安处罚的行为是()。

A.为威胁证人而给其邮寄一颗子弹的

B.在互联网上发布捏造的事实诽谤他人的

C.用手机向他人发过一条淫秽信息的

D.写一封恐吓信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答案】:C

6.根据《监察法》的规定,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设区的市级以下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报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

B.对被调查人采取留置措施后,应当在四十八小时以内通知被留置人员所在单位和家属

C.调查人员进行讯问,应当对全过程进行录音录像,留存备查

D.监察机关可以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内通缉并发布通缉令

【答案】:C

7.下列刑事案件中,()应由公安机关管辖。

A.侵占案件

B.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件

C.重伤害案件

D.虐待案件

【答案】:C

8.商贩甲违章占道,城管队员乙扣留了其太阳伞,并告知其到城管大队接受处理,但甲置之不理。一日酒后,甲打听到城管队员乙的家庭住址,随即到乙家索要太阳伞。双方发生争执,乙用叉子将甲的头部打破,致轻微伤。对于甲、乙行为定性正确的是()。

A.乙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B.乙的行为构成殴打他人

C.甲的行为构成非法侵入住宅

D.甲的行为构成寻衅滋事

【答案】:B

9.刘某因涉嫌盗窃罪被刑事拘留,公安机关的做法错误的是()

A.发现不应当拘留,立即将其释放,发给释放证明书

B.在拘留后的24小时以内进行讯问

C.因有碍侦查而不许可辩护律师会见刘某

D.需要逮捕而证据还不充分,对其取保候审

【答案】:C

10.甲在某市有一套空置的住房,让朋友乙无偿居住,以帮其看管房子。乙购买了传真机、电脑等设备,利用该住处销售“私彩”,并将这些情况告诉甲。甲也经常询问乙经营“私彩”的情况。后乙销售“私彩”的行为被某公安派出所查获。公安机关对甲的处理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行为已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但由于其没有营利目的,应减轻处罚

B.甲没有以营利为目的,其行为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C.以赌博罪给予甲刑事拘留处罚

D.以为赌博提供条件给予甲治安管理处罚

【答案】:B

11.4月10日,符某到县政府办公楼缠访,后在政府楼前中心广场大吵大闹,扬言要炸掉县政府的办公楼。4月14日,符某又在县政府上访后,再次到政府楼前中心广场扬言要挟不解决问题就要炸县公安局的办公楼。对符某行为的定性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予处罚

B.以扰乱单位秩序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C.以扬言实施爆炸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D.以敲诈勒索罪予以刑事处罚

【答案】:C

12.马某、赵某到某饭馆喝酒。其间,二人大声叫喊并划酒令猜拳。在旁边吃饭的王某表示不满,马某对此破口大骂,王某与马某吵起来,后马某、赵某对王某拳打脚踢,造成王某轻微伤。饭馆秩序打乱,其他客人纷纷夺路而逃,饭馆经济损失2000多元。马某、赵某的行为应构成()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A.扰乱公共场所秩序

B.扰乱单位秩序

C.殴打他人

D.寻衅滋事

【答案】:C

13.公告送达法律文书的,公告的范围和方式应当便于公民知晓,公告期限不得少于()

A.7日

B.60日

C.6个月

D.30日

【答案】:B

14.陈某因不满村委会干部到其家里了解计划生育执行情况,到村委会大吵大闹半小时,造成村委会无法正常工作,村主任何某上前劝解,陈某恼羞成怒,把村委会的牌子砸烂了。陈某的行为构成()。

A.故意损毁财物

B.扰乱公共秩序

C.扰乱单位秩序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