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疾病的分类演讲人:日期:
目录CONTENTS01病因学分类02病理形态学分类03临床综合征分类04免疫学发病机制分类05功能损伤程度分类06特殊类型分类
01病因学分类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急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急进性肾炎综合征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以急性肾炎为主要表现,包括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以急进性肾炎为主要表现,包括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等。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为主要表现,包括微小病变性肾病、膜性肾病等。无临床症状,仅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蛋白尿和(或)血尿。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狼疮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引起的肾小球损害。01紫癜性肾炎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引起的肾小球损害。02糖尿病肾病长期糖尿病导致的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损害。03高血压肾病长期高血压引起的肾小球动脉硬化和肾功能损害。04
遗传性肾小球疾病包括遗传性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病综合征等,主要由基因突变引起。遗传性肾炎肾小球基底膜变薄,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薄肾小球基底膜病包括多囊肾等,主要表现为双侧肾脏多发性囊肿形成。遗传性肾小球囊性肾病
02病理形态学分类
微小病变型肾病病变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案预后情况弥漫性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肾小球内无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肾病综合征,如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等。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多数患者对治疗反应较好,但易复发。一般较好,很少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变特点治疗方案临床表现预后情况肾小球部分小叶硬化,伴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节段性硬化区域可见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蛋白尿、血尿、高血压、肾功能受损等,可伴有肾病综合征表现。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针对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进行对症治疗。差异较大,与病变程度和治疗反应有关,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上皮细胞下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形成“钉突”结构。肾病综合征,如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等,可伴有高血压和肾功能受损。以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如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同时给予对症治疗。多数患者对治疗反应较好,但易复发,长期预后较差,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竭。膜性肾病病变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案预后情况
03临床综合征分类
急性肾炎综合征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常见于急性肾炎,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伴有肾小球内增生性病变。急性膜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较少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但病变部位在肾小球,可伴有肾小球上皮侧免疫复合物沉积。常见于儿童,在链球菌感染后1-3周出现急性肾炎综合征,伴有血C3降低。123
肾病综合征原因不明的肾病综合征,包括多种病理类型,如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肾病综合征,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由于基因突变或遗传性疾病导致的肾病综合征,如遗传性肾炎、家族性肾性糖尿等。遗传性肾病综合征
慢性肾炎综合征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主要表现为肾小管功能受损,如夜尿增多、低比重尿等,晚期可累及肾小球。03以肾小管-间质病变为主,逐渐影响肾小球功能,表现为进行性肾功能不全。02慢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以慢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病情缓慢进展,逐渐出现肾功能不全。01
04免疫学发病机制分类
免疫复合物沉积型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为急性肾炎、膜性肾病、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等。01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IgA肾病等。02沉积性肾病如脂蛋白肾病、纤维蛋白原沉积症等。03
包括急进性肾小球肾炎、Goodpasture综合征等。抗肾小球基底膜型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如II型急进性肾炎、膜性肾病等。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如膜性肾病、膜性增生性肾炎等。膜性肾小球病
如微小病变性肾炎、脂性肾病等。微小病变型肾病如局灶性肾小球肾炎、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病等。肾小球肾炎综合征寡免疫复合物型
05功能损伤程度分类
非进展性病变微小病变性肾病病变轻微,肾小球滤过率多正常,无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01膜性肾病有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毛细血管壁增厚,但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无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02
缓慢进展性病变0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变进展缓慢,可出现少量蛋白尿、血尿及高血压,肾功能逐渐减退。02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变较重,可出现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但进展相对较慢。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可在数周至数月内出现肾功能减退,甚至发展为尿毒症。肾小球病变伴新月体形成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病情严重,进展迅速,肾功能急剧恶化。快速进展性病变
06特殊类型分类
IgA肾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类型治疗方案IgA肾病是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沉积为主的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