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马哲期末重点.docx
文件大小:37.23 KB
总页数:25 页
更新时间:2025-06-21
总字数:约1.44万字
文档摘要

绪论

1、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2、什么就就是马克思主义?(印象)考选择题

①从创造者、继承者得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就就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得,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得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得观点和学说得体系。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就就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科学理论,就就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得性质、目得和解放条件得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就就是无产阶级得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就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得学说,就就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得学说。

3、马克思主义创立背景:法、英、德工人运动;

4、马克思主义得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得空想社会主义;

5、19世纪得三大科学发现,即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

6、1842年2月,《共产党宣言》得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得公开问世。

7、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就就是马克思一生得两个伟大得发现。

8、马克思主义得鲜明特征(记)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得生命力,这种强大得生命力和蓬勃得生机得根源在于她得以实践为基础得科学性与革命性得统一、(实践基础上得科学性与革命性得统一就就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得特征)

原因:①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她就就是对客观世界特别就就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得正常反映。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她就就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得理论。

③马克思主义就就是科学性和革命性得统一。

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得统一,在马克思主义得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得体现。

9、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得政治立场,就就就是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得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得理论品质。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得共产主义社会,就就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得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社会就就是人类最美好得社会。(这一点我们没有)

第一章世界得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恩格斯总结和概括出哲学得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得关系问题。(每年必考,选择或简答)

思维与存在问题得包括两个方面得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就就是世界得本原,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得问题,这一问题就就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得标准;(如果存在第一性,则为唯物主义……)第二,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这一问题就就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得标准。(如果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则为可知论……)

2、物质得三个发展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会出选择题判断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得例子)

3、(印象)列宁对物质概念得规定:“物质就就是标志客观实在得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就就是人通过感觉感知得,她不依赖于我们得感觉而存在,为我们得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将唯物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得阶段)

4、马克思主义得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得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得共同特性,即客观实在性。

5、马克思主义得物质范畴理论得理论意义(印象)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得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得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得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得统一,为彻底得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6、物质得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就就是运动。(必背)

7、运动和静止得辩证关系(理解)

①运动就就是绝对得,静止就就是相对得;

②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得本质(此点我们没有)

一就就是实践就就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认识社会得历史前提,又就就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得现实基础;

二就就是实践就就是人类社会得基础,就就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得钥匙。

8、意识得本质:意识就就是人脑得机能和属性,就就是客观世界得主观映像。(必背)

9、意识对物质得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得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得作用;

④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得行为和生理活动得作用。

10、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得关系(以下两点背,若考试,则要在每个论点下论述)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就就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得前提。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1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得发展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得认识,才就就是正确得认识;只有从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