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2
2024年民政大讲堂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民政工作不断发展创新的当下,知识与实践的融合尤为关键。民政工作涉及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诸多方面,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为进一步提升民政系统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加强民政知识的普及与交流,特举办2024年民政大讲堂活动。
二、活动目标
提升民政系统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需求。
增强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民政队伍。
向社会各界普及民政政策法规,提高群众对民政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
时间:2024年[具体活动开展月],每周[具体活动开展日],下午[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地点:市民政局会议室(如有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四、参与人员
市民政局全体工作人员。
各街道(乡镇)民政工作人员。
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社区代表、群众代表等参加。
五、活动内容与形式
知识讲座
邀请民政领域的专家学者、业务骨干围绕民政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工作技能等方面进行专题讲座。例如,邀请法律专家解读新修订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分析政策变化对民政工作的影响;邀请养老服务领域专家介绍国内外先进的养老服务模式和经验等。
案例分享
组织民政系统工作人员分享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包括成功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剖析,让大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拓宽工作思路。如一位社区民政工作者分享如何帮助一位困难家庭申请救助并成功脱贫的故事,讲述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协调各方资源解决问题。
互动交流
设置互动环节,参会人员可以就讲座内容、案例分享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提问、讨论。鼓励大家各抒己见,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例如,在听完养老服务讲座后,参会人员围绕如何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展开讨论,社区代表提出场地不足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如何整合资源、合理规划场地等。
模拟演练
针对民政工作中的一些重要业务,如婚姻登记、社会救助审核等,进行模拟演练。由工作人员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模拟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各种场景,让大家在实践中熟悉业务流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例如模拟婚姻登记时遇到一方材料不全的情况,工作人员如何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并给予正确指导。
六、活动安排
筹备阶段([筹备开始时间]-[筹备结束时间])
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等工作。
确定讲座主题、邀请专家学者和分享人员,提前沟通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
准备活动所需的设备、资料,如投影仪、音响设备、宣传资料等。
发布活动通知,组织报名工作,统计参与人员名单。
实施阶段([活动开始时间]-[活动结束时间])
按照活动计划依次开展知识讲座、案例分享、互动交流、模拟演练等活动。
安排专人负责现场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活动秩序,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做好活动记录,包括拍照、录像、记录参会人员的发言等,为后续总结和宣传提供素材。
总结阶段([总结开始时间]-[总结结束时间])
收集参会人员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了解活动效果和不足之处。
对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分析活动的亮点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活动提供经验参考。
整理活动资料,制作活动总结报告、宣传视频等,在民政系统内部和相关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
七、活动宣传
在市民政局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活动预告、活动信息和活动总结,扩大活动影响力。
邀请当地媒体参与活动报道,提高活动的社会关注度。
在各街道(乡镇)、社区张贴活动海报,向群众宣传民政大讲堂活动,吸引更多群众参与。
八、活动预算
专家讲课费:[X]元。
资料印刷费:[X]元。
设备租赁和维护费:[X]元。
宣传费用:[X]元。
其他费用(如茶水、文具等):[X]元。
总预算:[X]元。
九、活动效果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等方式收集参会人员对活动内容、形式、组织等方面的满意度。
对比活动前后民政系统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评估活动对提升工作绩效的作用。
观察社会各界对民政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是否提高,了解活动对普及民政知识、树立民政形象的效果。
通过举办2024年民政大讲堂活动,我们希望为民政系统工作人员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让大家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汲取养分,在实践的锻炼中不断提升能力。同时,也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民政工作,参与民政事业,共同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