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路桥工程绿色施工与检测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一、制定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政路桥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交通条件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诸多挑战。传统施工模式下,能源浪费、扬尘噪音污染、建筑垃圾处理不当等问题日益凸显,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工程质量检测技术参差不齐,缺乏统一规范,难以保障路桥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无法满足社会对绿色、高品质基础设施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制定《市政路桥工程绿色施工与检测技术规范》迫在眉睫。
本规范旨在为市政路桥工程绿色施工及检测提供全面、系统且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指导。通过明确施工过程中的绿色技术要求,如节能材料选用、粉尘与噪声控制、水资源循环利用等,引导施工单位采用环保工艺,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同时,规范检测流程与方法,确保工程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可靠性,提前发现潜在隐患,保障路桥投入使用后的结构安全与耐久性,推动市政路桥工程建设向绿色、精细化方向转型。
该规范的制定具有深远意义。从环境层面看,有助于降低市政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与污染排放,保护城市生态平衡,提升居民生活舒适度,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于行业而言,能整合现有绿色施工与检测技术,淘汰落后工艺,促进技术创新与交流,提升整个市政
路桥行业的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社会层面,规范实施可保障公共基础设施质量,延长路桥使用寿命,减少因维修、重建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社会成本,为城市平稳运行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简况
(一)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和起草人员任务分工
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为浙江锡鑫智能工程有限公司,由朱善友担任工作组组长主导完成了标准的编制工作。
(二)主要工作过程
1、项目立项阶段
2025.05,填报《浙江省职业经理人协会团体标准立项申请书》,准备标准草案初稿,申请标准立项,等待审批。
2、标准起草阶段
2025.05-2025.06,由浙江锡鑫智能工程有限公司牵头组织调研市政路桥工程绿色施工与检测技术有关标准、法律法规、国家及行业政策精神,调研企业对市政路桥工程绿色施工与检测技术的需求,初步确定标准框架。按确定的标准框架起草标准内容,内部研讨完善后,形成征求意见稿。。
3、标准征求意见阶段
2025.06-2025.07,提交征求意见材料,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修改征求意见稿,形成标准送审稿、修改后的编制说明及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
4、标准报批阶段
2025.07-2025.08,提交标准报批材料,等待标准审批和发布。
三、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一)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标准编制遵循“前瞻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严格按照GB/T1.1最新版本的要求进行编写。
(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在广泛了解行业目前市政路桥工程绿色施工与检测技术现状的前提下,借鉴吸收国内有关标准经验,最终形成了《市政路桥工程绿色施工与检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初稿。
四、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和其他有关标准的关系
在广泛调研、查阅和研究地方标准、国家政策、地方政策的基础之上,形成本标准征求意见稿。本标准的制定引用的标准如下:
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50640建筑与市政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GB50661钢结构焊接规范
GB/T50784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336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五、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本标准未出现过重大分歧。
六、标准实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技术分析
社会效益分析:
一方面,规范绿色施工行为有助于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噪声、粉尘、废弃物等污染,降低对周边居民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另一方面,通过推广绿色施工与检测技术,能够引导行业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市政路桥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管理进步,提高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和技能水平,为培养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奠定基础,进而带动整个行业的绿色转型升级,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经济技术分析:
在技术层面,规范绿色施工与检测技术的应用,能够促使施工单位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和材料,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减少因施工不当导致的返工、维修等问题,降低工程成本。同时,精准的检测技术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保障工程安全,延长市政路桥设施的使用寿命,减少后期维护投入。从经济角度而言,虽然短期内企业可能需要投入一定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和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