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二建公路习题附答案及解析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质量检验
某二级公路K3+200~K3+800段路基工程采用借方填筑,设计为双向两车道,路基宽度10m,填料为低液限黏土。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按“四区段、八流程”工艺组织施工,碾压设备采用20t振动压路机。现对该段路基进行质量检验,部分检测记录如下:
1.压实度检测:随机选取K3+300(左幅)、K3+500(右幅)、K3+700(左幅)3个检测点,采用灌砂法检测。测得各点湿密度分别为2.32g/cm3、2.35g/cm3、2.28g/cm3,含水量分别为11.5%、12.0%、10.8%,土的最大干密度为2.15g/cm3(击实试验确定)。
2.弯沉检测:采用贝克曼梁法,每车道每20m测1点,左幅检测点弯沉值分别为28(0.01mm)、32、25、30、27;右幅检测点弯沉值分别为31、29、33、28、30。
3.宽度检测:采用钢尺量测,K3+300处路基顶面宽度为9.8m,K3+500处为9.9m,K3+700处为9.7m。
4.边坡坡度检测:K3+400处设计坡度1:1.5,实测坡面水平距离6.0m,垂直高度3.8m;K3+600处设计坡度1:1.5,实测水平距离5.8m,垂直高度3.6m。
问题:
(1)计算各压实度检测点的干密度及压实度,并判断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二级公路土方路基压实度标准≥94%)。
(2)计算该段路基弯沉代表值(保证率系数Za=1.645,标准差S取计算值,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并判断是否满足二级公路路基弯沉验收标准(设计弯沉值为35(0.01mm))。
(3)分析宽度检测结果是否合格(二级公路路基宽度允许偏差为-50mm)。
(4)计算K3+400、K3+600处边坡坡度,并判断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0.05)。
答案及解析:
(1)压实度计算与判定:
干密度=湿密度/(1+含水量),压实度=干密度/最大干密度×100%。
-K3+300(左幅):干密度=2.32/(1+0.115)=2.08g/cm3,压实度=2.08/2.15×100%≈96.7%;
-K3+500(右幅):干密度=2.35/(1+0.120)=2.10g/cm3,压实度=2.10/2.15×100%≈97.7%;
-K3+700(左幅):干密度=2.28/(1+0.108)=2.06g/cm3,压实度=2.06/2.15×100%≈95.8%。
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二级公路土方路基压实度标准为≥94%,3个检测点压实度均≥94%,且单点值不低于标准值2%(即≥92%),因此压实度合格。
解析:灌砂法是路基压实度检测的常用方法,需注意湿密度与含水量的同步检测。压实度评定需同时满足单点值不低于标准值(94%)和单点极值不低于标准值减2%(92%)的要求。本题中各点均满足,故合格。
(2)弯沉代表值计算与判定:
弯沉代表值=平均值+Za×标准差。
左幅弯沉值(0.01mm):28、32、25、30、27,平均值=(28+32+25+30+27)/5=28.4;标准差S左=√[(28-28.4)2+(32-28.4)2+(25-28.4)2+(30-28.4)2+(27-28.4)2]/(5-1)=√[(0.16)+(12.96)+(11.56)+(2.56)+(1.96)]/4=√29.2/4≈2.71。
右幅弯沉值(0.01mm):31、29、33、28、30,平均值=(31+29+33+28+30)/5=30.2;标准差S右=√[(31-30.2)2+(29-30.2)2+(33-30.2)2+(28-30.2)2+(30-30.2)2]/(5-1)=√[(0.64)+(1.44)+(7.84)+(4.84)+(0.04)]/4=√14.8/4≈1.92。
全段弯沉平均值=(28.4+30.2)/2=29.3;总标准差需合并计算(此处简化为两车道平均值),实际应按《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3450-2019)要求,以每车道为评定单元。假设以单车道计算,左幅代表值=28.4+1.645×2.71≈28.4+4.46≈32.9(0.01mm);右幅代表值=30.2+1.645×1.92≈30.2+3.16≈33.4(0.01mm)。
二级公路路基弯沉验收标准为不大于设计弯沉值35(0.01mm),左幅32.9≤35,右幅33.4≤35,因此弯沉合格。
解析:弯沉代表值是路基强度的关键指标,计算时需考虑保证率系数(二级公路取1.645),且每个评定单元(如每车道)单独计算。本题中两车道代表值均小于设计值,故满